DC Film School

SEARCH
前製 / 編劇 / 導演

《小偷家族》拍出底片情懷,是枝裕和十年的風格蛻變

DCFS編輯部

2018/08/03

自《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》、《橫山家之味》起,是枝裕和於國際走紅,近十年來他持續其「底片控」的影像堅持,先後在《空氣人形》、《我的意外爸爸》等片,嘗試與兩位風格迥異的攝影指導——李屏賓與瀧本幹也合作,淬鍊出有別過往的甘甜與淡雅。

金棕櫚新作《小偷家族》中,他則首次與攝影指導近藤龍人合作,以「藍色」為視覺基調,使用底片捕捉蔚藍的晴天浪海,收攏沉鬱的城市房舍,與片中的「黑小魚寓言」巧妙呼應,不停在1秒24幀的膠卷裡,探索超越的可能與變化。

借用偶像侯孝賢的拍檔——《空氣人形》與李屏賓捕捉夢幻光影

「趁著還能用底片拍攝,希望能多拍幾部片。」
——《空氣人形》導演 是枝裕和

是枝裕和僅幾次在電視作品中,使用數位攝影機,但拍起長片電影,仍堅持以底片拍攝。他在《橫山家之味》以前的劇情片,則皆交由同為紀錄片出身的攝影指導山崎裕,奠定講求寫實、自然的膠卷風格。(兩人而後仍合作《奇蹟》、《比海還深》等片。)

是枝裕和認為數位攝影,讓部分業界人士有「萬一有什麼,事後都能處理」的觀念,削減攝影捕捉當下的魅力。「那種一決勝負的張力感,也跟著消失了。」因此,在執導《空氣人形》時,他找來光影大師李屏賓,徹底捨棄後製,僅實景拍攝營造綺麗詩意的氛圍。

透析飽滿的浮光掠影——《空氣人形》

導演侯孝賢對是枝裕和影響深遠,因此和侯導的「最佳拍檔」攝影師李屏賓合作,成為是枝裕和的夢想之一。也因《空氣人形》題材奇幻,描繪空氣娃娃「小望」獲得生命的故事,李屏賓具魔力的光影運用,成為表現劇中「夢幻風格」的不二人選。

「不管是人物、風景還是情感,都想要用飽滿豐富的方式來拍攝。」李屏賓為電影設下此目標,運用Arricam底片攝影機,搭配多種Angenieux和Zeiss的鏡頭及濾鏡,替昏沉的東京市街,抹上清透、細緻且艷麗的色彩,呈現與是枝裕和過往作品相異的視覺感。

李屏賓也一反導演過往習慣,幾乎皆以「滑軌」搭配攝影機,完成感性又精準的運鏡,甚至連衣櫃等窄小場景,也須用上軌道拍攝。因此,是枝裕和與劇組每天最大的娛樂,便是猜測李屏賓要在哪架設軌道。

拍攝角色秀雄搭電車的戲時,也令是枝裕和印象深刻。當他打算結束拍攝時,忽然聽見李屏賓大喊:「就是現在,開拍!」原來,那時窗外光影與車內景致巧妙融合,變為極為詩意的畫面。這顆鏡頭而後也成為電影開場,令是枝裕和讚嘆:「李屏賓對於空間和時間,具有非常動物性的第六感。」

轉變「是枝裕和寫實風格」——瀧本幹也注入清雅影像情調

「瀧本幹也肯定擁有,拍攝電影的體力和世界觀。」
——《海街日記》導演 是枝裕和

另一位是枝裕和鎖定的人選,則為日本知名攝影師瀧本幹也,他多半從事廣告攝影,曾在《空氣人形》擔任劇照師。是枝裕和看上他替大和房屋拍攝的廣告,描繪夫妻平日的分離相聚,影像淡雅卻飽含深情,決定與他再續前緣。

兩人陸續在《我的意外爸爸》、《海街日記》與《第三次殺人》裡攜手,恰好作品皆具較強烈的劇情,首度「轉行」為電影攝影指導的瀧本幹也,以其平面及廣告攝影師的優勢,透過色調及構圖,改變是枝裕和過去的寫實風,讓影像更具「戲劇」層次感。

清淡視覺勾勒血緣辯證——《我的意外爸爸》

片中描繪兩家庭「抱錯」小孩的情節,進而探討親子間的血緣是否重要。瀧本幹也避免運用濃烈色調,改以柔和光線,襯托角色與情節,不打擾觀眾思考劇情。

瀧本幹也在鏡頭運用上,也盡可能節制,越是情緒化的場面,視覺越是客觀。例如片尾最終的高潮戲,父親擁抱無血緣的兒子時,瀧本卻反而拉開距離,拍攝二人的全身鏡頭,輕描濃郁場面,他說:「應該給觀者,留有感知和回味的餘地。」

是枝裕和在拍攝前,並未先發拍攝腳本給工作人員,而是現場口述要拍哪些內容,讓瀧本幹也依據現場氛圍捕捉畫面。他更稱讚瀧本幹也的平面攝影背景,不僅擅長拍攝人物,拍空景也別有情致:「連畫面跟著車子拐彎移動變化,也很好看。」

明亮光感映照四姐妹情——《海街日記》

《海街日記》彷彿承接《我的意外爸爸》,瀧本幹也以清淡但精準的色調,呈現劇中同父異母的四姐妹,於鎌倉鄉間相伴的故事,這次視覺也更為明亮。他說:「《海街日記》雖然也有沉重的一面,但整體是充滿希望的,所以拍攝時的光線也更加充足。」

攝影需展現鎌倉日夜與季節變化,以及木屋、山景和海灘等場景,適應於不同時空的光感。因此,劇組使用兩款35mm的Kodak底片,其中高感光度的Vision3 250D 5207多用於外景,高寬容度的Vision3 500T 5219則用於內景。瀧本幹也於後製期,耗時整整一週,將負片轉正片,只為了重現拍攝當下的細緻色彩。

《小偷家族》情節回扣現實——近藤龍人暗藏視覺寓意

「這是一部充滿寓言性的現實主義作品。」——《小偷家族》導演 是枝裕和

堪稱是枝裕和風格集大成的《小偷家族》,敘述無血緣關係的一家人,靠領養老金、偷竊度日,劇情直指經濟衰敗的日本社會。但在影像呈現上,導演希望畫面接近「寓言」,以故事回應現實。

本片攝影指導近藤龍人,便經常拍攝寫實、但兼具戲劇性的題材,曾與導演吉田大八多次合作,《聽說桐島退社了》即是兩人得意之作。是枝裕和也形容,近藤龍一觀察力驚人,以底片拍攝的鏡頭「本身就內藏表演」,總能捕捉到最到位的演出、最核心的情感。

「黑小魚寓言」如水流悠游全片

電影裡曾藉角色之口,道出小黑魚Swimmy為保護小紅魚群,奮勇和後者偽裝成大紅魚,自己則假扮紅魚的黑眼、嚇跑大魚的寓言。「以小謊勝大惡」的意涵,同時潛藏於影像中。近藤龍人表示,片中許多場景皆以「藍色」為基調,凸顯劇中角色,即是寓言裡的小魚,悠游於萬惡世界中。

藍色元素包含:多次出現的晴天蔚海、包覆人物的衣著服飾、家中釘著藍色的建築鐵板,連父子在深夜停車場追逐的戲,景緻也充滿微藍光暈。全家人仰望煙火的鏡頭,是枝裕和更設計,讓攝影機由夜空向下拍攝角色:「我希望給人一種,從海底仰望水面的印象。」

近藤龍人也提高色彩飽和度,以Arricam ST、Arriflex 535B等底片機,搭配多種濾鏡拍攝,表現繽紛而混亂的畫面感。他說:「因為故事涉及貧窮和犯罪,我想保有雜亂無章的感覺。」而在後製期,他選擇成像較柔和的Cine Vivo掃描機,將底片轉為數位檔供影廳播放,賦予影像既搶眼又溫和的質感。

「底片所捕獲的是『記憶色』,它可以表現我們記憶裡的顏色。」
——《小偷家族》攝影指導 近藤龍人

是枝裕和認為,底片與數位兩者應併行,才有可能拓展影像創意的可能性。他曾感嘆,日本放映底片的戲院急遽減少,扼殺膠捲電影的生存空間,認為以底片拍攝的影像,於上映時被迫轉為數位,是「以水彩取代油彩,以畫紙不用畫布作畫」般可惜的事。

推薦相關閱讀:

殘酷裡的一抹光影,是枝裕和溫柔捕捉百態眾生

底片控攝影師Bruno Delbonnel運用柔光,打造《醉鄉民謠》迷離氛圍

捕捉復古夏日風情——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以膠卷呈現北義之美

文字:黃鈞浩 | 來源:《我在拍攝電影時思考的事》, 《乘著光影旅行》花絮, imdb,《知日:步履不停,是枝裕和》, imdb, funscreen, kodak, 《小偷家族》花絮|圖片來源:kodak, modernkoreancinema, jfdb, xfundidoencadenadox, cineserie, entertainmentstation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