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短片/動畫/廣告MV

真實於海中拍攝的MV——Novo Amor〈Birthplace〉用生命詮釋污染危機

DCFS編輯部

2019/05/02

2018年,英國新生代民謠歌手Novo Amor(本名:Ali Lacey),釋出全然於海中拍攝的MVBirthplace〉,宛如他縹緲似幻的空靈聲音般,MV影像沉靜、優美,將海洋景緻真實呈現在觀眾眼前,令觀眾不禁對大自然的神秘、壯闊感到嘆服。

文內將分享〈Birthplace〉的創作理念和拍攝過程,如海中實景拍攝時的挑戰、片中「塑料鯨魚」的製作等等;以及導演團隊與歌手間的合作歷程,攜手共創許多扣人心弦、又不失溫暖的動人影像作品,透過MV正視大自然、與弱勢族群所遭遇的生存問題。

重返孕育生命之母——Birthplace〉的創作初衷

「我們希望觀眾能透過MV愛上海洋的美麗,並激勵他們共同維護海洋環境。」

——Birthplace〉導演 Jorik Dozy

原先Novo Amor創作的〈Birthplace〉一曲,寫的是關於自我尋找及死後的再生,但當單曲發行後,卻受到紀錄片導演Sil van der WoerdJorik Dozy的注意,並邀請他參與拍攝,共同製作講述海洋環境遭受污染的影像作品。

「在看到許多海洋生物,遭受人類生產的塑料影響後,我們意識到海洋污染是這時代最重要的議題之一,不得不以某種方式分享出去。」導演Jorik Dozy表示,他和Woerd一直都在探索觸及該主題的方法,而當聽見〈Birthplace〉時,創作概念油然而生。

影像從未受污染的純淨海洋開始,隨著污染愈發嚴重,海中漸漸充斥著許多塑膠袋和垃圾。片中主角象徵著人類、也代表著海洋生物。最終,主角被塑料製成的鯨魚所吞沒,隱喻鯨魚為食物鏈中,積累最多垃圾毒素的最後掠食者,反諷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及傷害。

►延伸閱讀:交織「光」與「霧」,呈現《水底情深》美麗虛幻的水下世界

劇組真實「下海」拍攝——捕捉極具生命力的美麗瞬間

「這支影片,100%都是在相機中拍攝的!」——導演 Jorik Dozy

Birthplace〉全片皆為實景拍攝,製作團隊於峇里島潛水勝地艾湄灣 (Amed)、及印尼科莫多島 (Komodo) 景,捕捉原始悠然的美麗景緻Jorik Dozy解釋,艾湄灣的水域較平靜,便於拍攝海洋生物;後者則以珊瑚礁聞名:「科莫多島擁有世界上最美的珊瑚礁,也是容易看見海龜和蝠鱝的地方。」

長時間的海中拍攝,須耗費大量體能,劇組找來了潛水專家Michael Board擔任主角,每次下海他都必須屏氣長達3分鐘,與各式魚類進行多次互動,更與劇組人員自由潛水了250次,總共在海中花費約35個小時,反覆嘗試、試圖呈現最完美的海洋世界。

Michael不能戴面罩,因此他在水下幾乎失明,鹽水不斷刺痛他的眼睛。」導演Woerd表示,通常潛水員下海應穿著潛水服,配戴潛水鏡、呼吸管和腳蹼等裝備,但在這次拍攝中,主角僅能穿著普通衣服浸泡在水中,無法保暖又十分難受;加上視線一片模糊,須經過不斷排練及團隊的協助,才能做出正確動作順利完成拍攝。

Birthplace〉幕後故事:

海中拍攝挑戰,劇組如何在水中溝通?

影像在約10米深處的海中拍攝,除演員外,劇組人員也大多擁有豐富潛水經驗,如攝影指導Nihal Friedel即是水下攝影的專家,在開拍前,他與導演分享自身潛水經驗,並於游泳池進行了許多測試,瞭解相機在水中的移動、速度及燈光變化。

最終,Friedel使用RED Scarlet相機,以每秒100幀的慢動作,捕捉海中生物悠然自得的慢速影像。「作為導演,最大的挑戰就是溝通。」而為解決水下溝通的問題,Jorik Dozy說,他會待在水中,透過手勢信號、防水書寫版等方式與攝影師交流;當演員浮出水面時,則交由Woerd浮潛在地面與其交談。

另一困難則是潮流,這對水下拍攝來說影響甚鉅,必須十分熟悉水域才能迅速做出反應。「還有野生海洋生物......你無法計畫。」Jorik Dozy道:「我們潛水了好幾次,只為了等待海龜的出現。有時我們很幸運,有時我們只是因此而著涼。」

►延伸閱讀:《羅馬》《水底情深》怎麼打造水場景?解開幕後的攝影、特效之謎

回收再利用!與當地居民合力搭建「塑料鯨魚」 

「鯨魚是我們未來的希望象徵,也是創造力與協力合作的代表。」

——導演 Jorik Dozy

片尾的人造鯨魚,更是此次MV的重點之一。為創建巨大鯨魚,藝術指導Dalbo Suarimbawa與當地美術團隊合作,以竹子分段建構鯨魚的骨架和輪廓,用塑料包裹後再以漁網覆蓋固定。而這些塑膠袋及垃圾素材,大多皆為當地學童收集而來,他們會於森林、路邊撿拾垃圾,來換取書本和鉛筆,藉此培養其環保觀念。

「在水下控制13米長的鯨魚是項巨大挑戰。」導演Dozy說,他們將鯨魚模型拆分為八個部分,便於在水中移動,並設計一條堅固脊椎,延伸至連接鋼絲繩的鼻尖,由兩名潛水員使用水下滑板車拉動使其前進。另兩人則於鯨魚內部,各自控制鰭的拍打動作:「我們還為潛水員配備了兩個逃生孔,以及打開鯨魚嘴的機制。」

水中浮力也為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,竹子會漂浮,因此製作團隊使用裝載沙子的塑膠瓶,來控制鯨魚的浮力。Jorik Dozy:「平衡鯨魚是個精確、耗時的過程。在水中保持適當的失重更是一項持續的挑戰。」他也強調,片中並無使用特效,僅增強視覺外觀,並後製移除出現在鏡頭中潛水員吐出的氣泡,以及拉動鯨魚時的繩索,其餘皆為實景拍攝而成。

永續經營的重要性,將垃圾化為藝術品

DozyWoerd補充,在拍攝鯨魚的最後一天,他們將其拆解並運回創建它的村莊,將塑料取下後更增添竹子重新編織,形塑鯨魚外觀。最後,鯨魚在村落附近的瀑布上安居下來:「它將在那裡成為一個永久的觀光景點,並從嘴裡射出噴泉。」

此次拍攝對導演們來說,更像是場「冒險」:「能遇到4米長的蝠鱝和海龜,絕對是種神奇的體驗。我們感謝一路上遇到的人和建立出的友誼。」最終,他們呼籲民眾正視污染問題:「如果我們不停止生產塑料製品,到了2050年,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數量。」

►延伸閱讀:沒有CGI怎麼辦?重溫《侏羅紀公園》、《大白鯊》裡的經典怪獸

環保三部曲——Novo Amor與導演雙人組的合作歷程

Birthplace〉的創作理念與獨特視覺,使其獲頒英國AIM獨立音樂獎「最佳年度MV」等多項獎項肯定,但其實,這並不是歌手Novo Amor與導演Sil van der WoerdJorik Dozy的首次合作。早在2017年,他們即共同拍攝〈Terraform〉,講述印尼硫磺礦工為養家糊口,艱辛工作的犧牲故事。

Terraform〉與其幕後故事:

劇組更親自抵達火山口,真實紀錄這些礦工的生活,並使用無人機捕捉氣勢磅礡的遼闊景觀。「在火山口下,純硫磺煙霧濃密,風不斷改變方向。即使戴著防毒面具和護目鏡也難以忍受,有時幾乎無法呼吸,但礦工們沒有面具或護目鏡。」導演Woerd說:「拍攝情況非常危險,也讓我們體驗了礦工們每天經歷的事情。」

2019年,團隊更推出系列MVSleepless〉和〈Repeat Until Death〉,分為上下兩個篇章,敘述蒙古傳統部落逐漸消失、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等問題。

Sleepless〉和〈Repeat Until Death〉MV:

片中,飽受污染之苦、逃離都市返回深山部落的女孩,卻被族人說家鄉已無未來,要求父親帶著女孩重返都市生活。最終,兩人穿越森林遠眺天空,只看見滿是廢氣的霧霾城市。

劇組深入蒙古首都烏蘭巴托,與馴鹿民族查坦人 (Tsataan) 共同生活,-35度的酷寒氣候更使拍攝極具挑戰性。Dozy道:「營地裡沒有自來水,所有的水都被凍結。」他們只能從附近湖中切下冰塊作為水源使用,並須克服觸控螢幕凝結等問題,過程十分艱辛。

「除了這些挑戰,還有許多神奇的時刻。如夜間零光害的銀河星空、令人驚嘆的暮色,以及馴鹿們願意瘋狂舔舐你的每個夜晚。」Dozy回憶,這些美好記憶將會永遠伴隨著他們,也希望觀眾能透過影像,瞭解我們的地球與社會,現今所遭遇的變化和問題。

「我們想製作關於重要故事的影像,特別是處於劣勢且無法表達的人。」

—— 導演 Jorik DozySil van der Woerd

►延伸閱讀:揉合人生經驗與新鮮事——廣告導演原野守弘的靈感泉源

文章:劉家寧 | 來源:plasticoceans, independent, ilm, sonicpr, thankfolkforthat | 圖片來源:plasticoceans, silvanderwoerd, parley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