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DC / TALKS專欄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透過不同的介質轉換,呈現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

DCFS編輯部

2018/02/01

繼上輯《從燈管開始淺談,平面攝影中的閃燈秘密》之後,楊川宏老師表示光線實在有太多有趣的部分可以聊了。這次他從燈管的比較,延續到「光質」的變化,與我們分享該如何藉由控制光質,讓被拍攝的人像或商品,呈現你想要的質感。

「光質間的『灰色地帶』最好玩。」

在平面攝影中,「光質」的控制會影響拍攝對象或商品本身紋理、色彩、陰影及中間調的呈現,運用不同的光質以及不同方式拍攝,呈現出的影像效果皆有所不同。

一開始我們先以「硬光」及「柔光」兩極化解釋光線差異,通常用硬光拍攝的畫面反差較大,產生的陰影輪廓較為明晰濃重,光感看起來較「硬」;相比之下,柔光則較為柔和,對比也較小,視覺呈現較平均,光感看起來較「輕柔細膩」。

但這並不完全是絕對,光質間有許多不同階層,透過不同的拍攝手法與介質運用,也是控制光質的方式之一。川宏說:「攝影不是非黑即白,介於柔硬光間的『灰色地帶』才是最有趣的部分。」

淺談光質差異,與「灰色地帶」的多樣性

對於柔硬光的差異,川宏舉例說明,若是想要刻意講求被攝體質感的話,通常會使用硬光,凸顯人像臉部細節或商品紋理,如在拍攝部分年長者人像時,用硬光拍攝更有味道。反之,青年人像可能較適合使用柔光拍攝。而,透過不同的器具運用,也能產生反差較大的柔光,這些光線的多樣性,都可以稱為是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。

「光質與光比的運用是一個『相對論』。」

「光比」為影像中,亮部及暗部的比例。比例反差越大,光比也越大。而「光質」與「光比」是一種交互運用的平衡控制,要看拍攝對象或物品,以及使用的器具而定。即使是很硬的光,也能透過反光板、吸光布等介質,控制亮暗位的比例。如白色或銀色反光板可反射光源,適時補充暗部光線;黑色吸光布則可吸收、遮斷其他的光線,增加暗部濃度。

秘密配件,呈現不同質感與階調

川宏提到最近,日本朋友Akemi請他幫忙拍30歲生日照片,為了呈現高品質的細膩影像,他使用大片幅底片相機,4x5相機拍攝。由於大片幅相機拍出的影像尺寸較大,成像清晰之餘,畫面的層次感也更為細緻。

為了形塑人物立體感,拍出「柔中帶硬」的光線,川宏使用至今已經停產的BALCAR PRISMA燈罩。PRISMA燈罩,屬柔光罩的一種,但川宏解釋因其窄長造型設計,可以發散出射角較窄的光線,使影像內的中間調轉折豐富,呈現細長漂亮的畫面階調。

不同介質的運用——攝影就是多方嘗試的過程

廣義來說,通常會稱硬光為「點光源」,柔光為「面光源」,但主要還是依據光線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而定。川宏舉例,拍攝人像時,若是把標準罩拉得很遠,相較之下,就會變成一個發光點,像太陽一樣;但相同的標準罩如果是拍攝鑽石,必須得將光源拉近,對物品來說,則相對成為「面光源」。

「運用不同介質,營造不同質感,是攝影最有趣的地方。」

在拍攝平面商品攝影時,有時就會透過「擴散器」,如:標準罩、雨傘、描圖紙......等,控制「點光源」到「面光源」間的光質差異。如拍攝金屬、珠寶類商品,由於物品本身容易反光,通常會使用描圖紙柔和光線,避免穿幫或過曝,控制反射在商品上的光線質感。有時,則是使用白色壓克力板,作為底部背景,達到反射商品倒影的效果,使商品更添層次及立體之感。

而攝影最有趣的地方,就是並不滿足於,每次只套用單一模式。川宏舉例,有一次,在拍攝鑽石商品時,原本也打算使用描圖紙來當作擴散器,控制光質,但是那次效果,怎麼樣都不滿意。所謂用心生活、用心攝影就在這時發揮功用。川宏突然靈光乍現,特地與朋友索取「手機內的擴散膜」來做拍攝使用,效果居然意外的好。

「我總是想著在拍照的當下,創造出更多選擇跟可能。」

「不停思考、嘗試、創新,是攝影工作應該具備的基礎。」川宏說多嘗試不同風格,多思考各種器具的應用,維持攝影的多樣性,是拍攝中最不可或缺的事情。而「灰色地帶」的呈現,即是腦力激盪後的創新成果。

除了運用不同介質改變光質外,有時利用現場環境,也能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。他提到有一次,在金華酒店宴會廳的VIP包廂,拍攝主廚人像時,為了仿照餐廳原有燈光,他將光線直接打在桌面上,透過反射光源照亮人臉,感覺更為自然。而這樣運用現有空間營造氛圍的方式,也可以稱為是「二次反射」或「間接光線」的一種運用

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範圍之大,「繞射」也是有趣的主題之一,而關於繞射及更多光線的「玩法」,川宏老師還有許多經驗可以與我們分享,待下輯再續。

  

更多推薦閱讀: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談肖像攝影:畫面是來自攝影「關係」的成果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從燈管開始淺談,平面攝影中的閃燈秘密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攝影師的反骨精神,關係於「腦內革命」的成果

TALKS:楊川宏 | 編輯:劉家寧 | 圖片:楊川宏 作品

 

閱讀完還意猶未盡?來親身學習更多影像製作技巧吧!

看完這些幕後分享文章後,你有更加瞭解製作流程嗎?影製所也推出「幕後做的事」系列課程,近期「邁向導演之路」工作坊已開放報名,由橫跨多元創作領域的導演 蘇三毛 擔任講師,帶領學員親身體驗導演的工作環節......

完整活動資訊介紹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