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前製 / 編劇 / 導演

低預算電影如何締造票房奇蹟?億萬製片Jason Blum的6個製作理念

DCFS編輯部

2020/02/18

「我認為,最令電影創作者沮喪的事情,莫過於你必須聽命片廠工作。
但若電影上映後的評價不如預期,你也必須背負罵名;
因此,布倫屋製片公司就是破除這種慘況的解藥。」

布倫屋製片公司的創辦人Jason Blum(傑森布倫),可謂當今好萊塢最成功的製片人之一。不論是曾經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《進擊的鼓手》、《逃出絕命鎮》等,或者恐怖電影《陰兒房》、《國定殺戮日》等系列作,皆在Blum的製片理念之下,獲得好口碑、高報酬的上映成績。

自從2000年布倫屋製片公司創立後,大學主修電影及經濟的Blum,即堅持開發高品質的低預算項目,令公司旗下的電影幾乎穩賺不賠,而他的製片理念,也讓作品內容往往能充滿開創性,令人驚艷。本文將整理Jason Blum的6個製片理念,與讀者分享他對電影創作的觀察與堅持,從中挖掘布倫屋製片公司的成功關鍵。

►以下是布倫屋製片公司的知名成功案例:

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(2007)
拍片成本:15,000美元
全球票房:193,355,800美元

《陰兒房》(2010)
拍片成本:1,500,000美元
全球票房:99,557,032美元

《國定殺戮日》(2013)
拍片成本:3,000,000美元
全球票房:89,328,627美元

1. 秉持「低預算,高概念」的製作模式


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(Paranormal Activity)

「那些可以在購物中心放映,但製作成本不高的電影,
正是我在尋找的目標。」

1999年的日舞影展前夕,剛投身製片圈不久的Blum,正在為米拉麥克斯影業到處洽談影片發行權。當時,他曾聽聞有兩位青年導演,正在積極推銷一部低成本恐怖片,但這並未引起Blum的興趣,讓他選擇發行別部電影;然而,就在影展過後,那部恐怖片不但引起轟動,甚至在上映後獲取極高報酬,而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偽紀錄片——《厄夜叢林》。

由於錯失發行《厄夜叢林》的機會,Blum遭到上級責備,但他也開始注意到低成本恐怖片的實驗性與自由度,並在創立布倫屋製片公司後,於2007年推出轟動一時的偽紀錄片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,實踐自己的策略。此後,Blum即堅持「低預算、高概念」的製作模式,開啟他躋身好萊塢億萬製片的生涯。

►延伸閱讀:《靈動:鬼影實錄》DV拍攝圍塑恐怖驚悚氛圍

2. 重視編導人才,有限資金保證創作自由


《逃出絕命鎮》(Get Out)

「電影之所以成功,是因為我們有優秀的編導人才。」

對Blum而言,堅持「低預算、高概念」的製作模式,主要是為了鼓勵創作者們承擔較低的財務風險,盡情發揮個人創意,並逼迫他們專注在重要的事項上,也就是故事及表演;因此,他相當反對好萊塢動輒上億元的製作費,並認為拍攝這些預算昂貴的電影,大多是為了滿足部分影人的虛榮心,進而抹殺創作本質的行徑。

「我們的商業模式允許大家做一些奇怪的事情。」Blum表示,儘管他的低預算策略,令劇組必須克服不少資源短缺的障礙,並順應一些先天限制,例如沒有特效、場景單一等;然而,憑藉雙方共同遵守的規範,Blum選擇給予創作者100%的拍片資金,讓他們不必受限於製片方的壓力,達到真正的創作自由。

3. 嘗試新奇題材,做別人不願做的電影


《國定殺戮日》(The Purge)

「我們那些票房成功的電影,大多是別人不想做的項目。」

提及《國定殺戮日》、《進擊的鼓手》及《逃出絕命鎮》等成就非凡的原創電影,Blum表示,這些極具開創性的劇本故事,其實都是別家製片公司不願投資的項目,但他憑藉低預算的策略,使布倫屋製片公司得以承擔較低風險,嘗試開發這些新奇有趣的作品,進而引領市場及產業的潮流。

「我們不是天才,我們只是專門製作低預算電影,所以能夠顛覆審核流程。」Blum解釋,他們之所以能夠一再創造票房奇蹟,主因在於好萊塢電影的內容日漸單調,導致觀眾審美疲勞,渴求新鮮感,讓布倫屋找到市場定位,而這些情況的產生,則必須歸咎於多數製片方的保守投資眼光。

為了降低投資拍片的風險,製片方通常會依據既定的戲劇結構,或者其他類型相似的敘事結構,作為篩選劇本的準則,但這些觀念容易扼殺較具實驗性的電影,讓那些有才華的創作者失去機會;因此,Blum只關注劇本是否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力,給予編導人才創新的空間。

►延伸閱讀:《逃出絕命鎮》預算不高,更要善用器材

4. 延續原創精神,不隨便濫拍續集


《月光光新慌慌》(Halloween)

「如果要拍任何續集,我都會堅持原創人馬必須回歸。」

面對現今好萊塢常見的續集策略,Blum表示,除非電影上映後的口碑良好,否則任何人都不應該貿然拍攝續集,破壞故事本質,並強調:「不要讓首部曲侷限你的故事。不要急著拍第二部。」其中,他認為恐怖電影遭到濫拍的情形,尤其嚴重。

「許多人都以為恐怖片很容易製作。」Blum解釋,經典恐怖片《月光光心慌慌》的九部續集之所以評價不佳,主因在於製作方不重視續集電影的導演,也不尊重原創班底的意見,使得故事遭到破壞,淪為粗製濫造的商品。

有鑒於此,當Blum準備籌拍睽違40年的直接續集《月光光新慌慌》時,他堅持與當年的編導、演員合作,並獲得他們的祝福及肯定,使續集電影既不偏離原創精神,又能展現故事新意。

5. 與其拍喜劇片,不如拍恐怖片


《陰兒房》(Insidious)

「根據我的觀察,低成本喜劇片無法跟我們的電影競爭。」

「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能在預算之內拍攝,同時具備吸引普遍觀眾之潛力的故事。」Blum坦言,相較於恐怖片,他幾乎不曾投資拍攝喜劇片,原因是喜劇故事的吸引力有限,若沒有大明星演出,很少會有人願意掏錢進戲院觀看喜劇,並質疑: 「過去15年內,有人能舉例有哪一部院線喜劇片,它的預算低於500萬美元,但票房高於1500萬美元嗎?」

因此,Blum主張製作概念獨特的恐怖片、驚悚片等,並認為創作者或片廠,都應將這一類型的電影視作警世寓言故事,只要觀眾能藉此認識一個未知的世界,就能稱得上是好的作品,他補充:「一部優秀的恐怖片,絕對不會只有呈現恐懼。」

►延伸閱讀:《進擊的鼓手》以剪輯敲打節奏,呈現爵士樂場上的野蠻搏鬥

6. 反對獨尊戲院,看好線上串流平台


《進擊的鼓手》(Whiplash)

「我真的反對影人要求觀眾到戲院看電影的說詞,那很傷人。」

隨著線上影音串流平台興起,Blum推測未來的電影院裡,僅會上映相對要求聲光效果的商業大片,以及講求觀影環境的恐怖電影,其他電影則會登上串流平台,退出戲院市場,徹底改變電影發行的思維。

儘管觀影體驗不免打折,但Blum相當肯定串流平台的興起,並認為一些低成本劇情片、電視連續劇集等,都有機會藉此更貼近大眾生活,增加曝光度。「我們那時的決定實在是錯失良機。」Blum表示,當年備受好評的《進擊的鼓手》,其實就應該選擇登上串流平台,鎖定真正適合這部電影的年輕族群,藉以獲得更好的收益。
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vox, thatshelf, producersguild, deadline, wsj, scmp, nightmare-magazine, denofgeek, blumhouse, nytimes|圖片來源:filmmakermagazine, imdb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