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前製 / 編劇 / 導演

突破傳統類型框架,《美國動物》融合紀錄與劇情的敘事嘗試

DCFS編輯部

2018/09/16

「這不是真實故事改編——這就是真實故事。」

——《美國動物》片頭

當「平凡」成為這個世代的普遍焦慮,要如何才能證明自己與眾不同?

今年9月在台上映的《美國動物》,描繪2004年發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真實搶案——四名生活無虞、百無聊賴的大學生,竟異想天開地模仿犯罪電影,試圖盜取價值1200萬美元的珍本鳥類圖鑑,並因一連串魯莽的行動逐漸陷入困境。

《美國動物》不僅是英國紀錄片導演Bart Layton,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,同時也是挑戰電影敘事手法的破格嘗試;除了藉由演員重新演繹案發經過,Bart Layton亦將當事者本人的親身回顧,巧妙地揉織於整部電影之中,建構出融合劇情片與紀錄片的獨特形式。

打破類型框架,以革新手法講述真實故事

「我對找到一種新的方式,去講述真實故事十分感興趣。」

——《美國動物》導演Bart Layton

自從Bart Layton在一次旅行途中,讀到關於這樁荒謬搶案的報導,便忍不住對這群「不尋常」的搶匪心生好奇。Bart Layton說:「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,會導致一群受過良好教育、擁有許多選擇的年輕人,去嘗試這樣不光彩的行為。」

對於拍攝紀錄片出身的Bart Layton而言,尋求答案最快的方法,就是直接與當事人接觸;於是,Bart Layton和這四名當時尚在獄中的青年,展開長達兩年的通信,藉此暸解他們內心的想法、以及事件的來龍去脈。

與這四名青年的真誠交流,也觸動Bart Layton的靈感,想以不同於傳統劇情片的方式,來講述這個真實故事。 

「我們已經看過許多,於片頭宣稱『基於真實故事改編』的電影。」Bart Layton認為,這會讓人們在觀影過程中,對電影帶有多少戲劇化的成分抱持疑慮。「我覺得這個故事足夠特別,不必再過度誇大或改編,所以我想透過混入真實人物的手法,不斷地提醒觀眾『這些事是真正發生的』。」

調整攝影機配置,精準捕捉受訪者自然神態

「我覺得比起只是重新詮釋人物,在電影中納入當事人的效果會更好。」

——《美國動物》導演Bart Layton

 Bart Layton以往來的信件為基礎,建構了《美國動物》結合紀實與演出的劇本藍圖。由於Bart Layton希望在電影中,紀實和演出能夠緊密相融,因此必須先錄製當事人訪談的畫面,再依訪談取得的內容調整劇本、拍攝由演員演出的部分。

「我們無法預料,這些人在鏡頭前會做些什麼。」訪談部分的攝影指導Erik Wilson說。為此Erik Wilson特地改造了一具3D rig,上下搭載兩架Arri Alexa XT攝影機,方便第一攝影助理同步捕捉不同的鏡位;但Erik Wilson同樣也擔心,這組龐大的攝影機具,會在訪談過程中,對不習慣面對鏡頭的受訪者造成干擾。

為了隱藏攝影機,劇組將一塊大玻璃板,45度角地放置在受訪者與Bart Layton之間,並讓Bart Layton坐在黑色布幕後面進行訪談。這使得受訪者在對話時,必須專注於Bart Layton反射在玻璃上的人影,而受訪者的視線正朝向攝影機所在的位置。 

Bart Layton對取得的成果非常滿意:「畫面看起來就像是面對面談話,但其實一切都是透過反射。」

受犯罪電影啟發,在妄想與現實間切換的影像敘事

「你被鼓勵和這些人一起,走進他們對於電影的幻想之中。」

——《美國動物》導演Bart Layton

而在四名青年對整起事件的描述裡,一個有趣的細節也引起Bart Layton的關注。「他們完全沒有任何有關策劃搶案的知識,於是他們前往百視達,租借了店裡所有的犯罪電影。」Bart Layton說。

受這個細節的啟發,Bart Layton在演出部分的影像敘事上,想要讓觀眾跟著主角一起,逐步沈溺於犯罪電影般的虛妄想像,直到觸犯不應跨越的界線,被殘酷現實狠狠敲醒。

Bart Layton試圖切換不同的拍攝手法,去突顯妄想與現實的差距、營造氛圍和情緒的轉換。著眼於拍攝的機動性,演出部分的攝影指導Ole Birkeland,亦改採更輕便的Arri Alexa Mini作為主要攝影機,以靈活地因應、捕捉各種情境。 

以貫串全片的搶劫行動為例,呈現青年幻想中的搶劫場面時,Bart Layton規劃以流暢的一鏡到底,編排行雲流水的演員走位,並讓Steadicam操作員隨演員遊走拍攝;但當拍攝青年實際犯下搶案,Bart Layton便改以手持攝影,運用傾斜、晃動、並貼近人物的鏡頭,傳達出犯罪現場的混亂與不安。

不同視角並陳,邀請觀眾一起探尋事件真相

「我想帶人們參與,一個關於我們文化和生活的有趣對話。」

——《美國動物》導演Bart Layton 

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部電影的很多地方都在告訴你『不需要停止懷疑』。」Bart Layton解釋道,各個當事人的說詞間存在許多分歧,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弔詭,主要是因為人的記憶本身並不可靠。 

比起直接採信最富戲劇效果的版本,Bart Layton選擇將這些記憶並陳,讓觀眾直接參與重建事件的過程。「我不斷地邀請觀眾,一同了解故事是如何被虛構化和錯誤記述。」

「這是一個關於這個時代、關於迷失的年輕人,尋找自我身份的故事。」Bart Layton期待,觀眾能透過對當事人的認識、以及對真相的探索,更深刻地感受《美國動物》想傳遞的訊息,並獲得與一般劇情片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。

推薦相關閱讀:

彷彿走進大銀幕——令人身歷其境的「手持攝影」技巧

Behind the Scenes 03 一鏡到底的《維多利亞》

「愛在系列三部曲」緣繫18年的愛情經典,源於導演的親身經歷

文字:蔡念栩  來源:VulturePopMattersBMDSA CurrentAmerican CinematographerScreen Rant  圖片來源:Just JaredPhoenix New TimesTrailer AddictSplash ReportSA Current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