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牌特務2:機密對決》來自好萊塢工業經心打造的續集電影,續集電影的壓力來自,必須承接上集元素衍伸並創新。自從《金牌特務》的電影上映之後,英倫紳士裝備加上流暢打鬥,以及「絢爛」的誇張特效,讓《金牌特務》成功創造嶄新視野。
背負這樣的使命與壓力,我們不探討劇情設定及故事,這一次在該電影團隊的努力之下,影像效果仍然非常傑出,又是一部精采的大成本製作視覺饗宴。(本篇可能涉及部份劇情細節,會在意的讀者可以觀賞電影之後,再閱讀此文。)
《金牌特務2:機密對決》電影預告:
精心安排的追車打鬥,絕對要先做好做滿才能開拍
「這真的是來自於整個流程,跑了幾百次的精修與提煉,才能讓觀眾的眼睛都放到,每一個影格中,最精彩的位置;每一個鏡頭,都滑順地在觀眾眼前溜過。」
—— 剪接師 Eddie Hamilton
《金牌特務2:機密對決》前製可以多達20星期或更久以上。例如開場的飛車追逐的前製準備,由動作設計師 Brad Allan以及動作Previz剪輯師 Yung Lee,把每一個鏡頭建立並完成。再由剪輯師 Eddie Hamilton,親自上陣讀本,配上對白、音效、音樂,把整體效果呈現給導演Matthew Vaughn,確認好每一細節之後,才讓演員就位,練習動作以及正式開拍。
演員大概會在開拍前數星期左右就位,彩排動作,甚至搭配鋼絲等道具演練。動作部門也會擺放,如同實際場景空間的紙板障礙物,讓演員事先習慣,日後實際拍攝的酒吧等場景的動作距離。
而飛車追逐戲大概是10分鐘的長度,其實是實際拍攝10個工作天的進度,還不包括整個劇組團隊花了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,從策劃分鏡、動作設計、攝影運動、逐鏡拍攝、初略剪輯之後,才能確定拍攝的前製流程。
結合多部門團隊合作,打造全速急轉的纜車畫面
「導演一直有個想法,就是讓壞人能夠隨意控制纜車速度,
然後故意把角色困在纜車裡,讓他們感受超級急速的天旋地轉。」—— 特效總監 Angus Bickerton
電影裡其中一個精彩段落,是兩個故事角色被困在轉速調到最高的滑雪纜車之中,這樣的特效畫面,需要跟美術部門、分鏡部門、特效部門以及剪接部門跨團隊合作。 拍攝場景位在義大利北部Courmayeur小鎮,在製作Previz(視效預覽)的時候,Argon Effects特效團隊甚至直接把Google街景放置到Previz裡面,確認精準程度。
劇組甚至在片場內實際搭建一台纜車,這台纜車實際最高轉速可以達到每分鐘35轉,但是就連特技演員都無法承受每分鐘超過15轉的速度,因此最後無重力程度的轉速其實是CG特效,搭配上演員真實臉部表情,才能完成的畫面。背後的山景,則是特效部門在實際場景,搜集拍攝山景素材,包括雪花、山景、所有周遭環境,之後再後製到纜車外的背景畫面。
剪接難在有沒有耐心與技術,把細節精修一遍又一遍
「從大批素材當中挑選出最精彩的畫面,組織成一段精彩的動作戲,根本沒有捷徑可言。」—— 剪接師 Eddie Hamilton
沒有捷徑的工作流程
剪接師 Eddie Hamilton分享他通常光是一場戲,可能會有20條片段,他會把他們初分到7-8種版本,然後一遍又一遍地看,把最好的畫面挑出來放在剪接條上,把整場戲先按照故事順序粗略地展開,然後很慢地、很慢地把最精彩的動作片段揀選出來。
動作戲的剪輯秘訣
在剪接動作戲的時候,除了剪接師必須事先了解主角正在執行的任務,最後會是成功或是失敗,才能在過程當中一點一滴透露給觀眾之外,就《金牌特務2:機密對決》而言,Hamilton常常使用交錯剪接來交代同一個場景內,不同角色面臨的動作挑戰。
而並規則並不是真的需要全部遵守,Hamilton也會在單一角色的一大段動作當中,插入許多細節來剪輯;或是利用鏡頭運動把剪接點藏起來,偽裝成全知觀點的一鏡到底。
全靜音幫助剪接師更注意節奏:
剪接師 Eddie Hamilton分享,他通常是用65寸的LG OLED TV,來確認畫面,他會把初剪看過一遍又一遍,因為在重複觀看的過程之中,才能找出最吸睛的畫面,然後把它們組織起來。
離開剪輯室之後,Hamilton就不會再花時間觀看或是思考電影畫面,直到隔天早上,全靜音的觀看前一天的初剪,全靜音的影像畫面,可以幫助他更感受影像節奏。
接著是把混音條打開,再次精修片段,等到確認剪接點都沒有問題,Hamilton會再花上好幾小時精修對白,讓整段戲的對白聽起來都非常順暢,最後才是加入音效及配樂。
與Matthew Vaughn導演的合作
導演Matthew Vaughn非常喜歡先搭配暫定的配樂一起觀賞剪輯檔,有時甚至直接把演員帶來工作室,讓剪接師 Eddie Hamilton直接把幾天前剛拍攝好的片段,展現給該演員看。
對導演導演Matthew Vaughn跟剪接師 Eddie Hamilton而言,其實最大的挑戰是把將近四小時的電影縮短至2個小時又15分鐘的長度。而剪接師Eddie Hamilton在與導演合作,最深刻的感想居然是數位剪輯的發明,因為剪接師們可以在導演想要揀選特定片段的時候,一次把所有相關的鏡頭都叫出來,然後導演就可以下令:「這邊就來一個特寫鏡頭吧。」
文字:梁均婕|來源:imdb, provideocoalition, denofge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