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前製 / 編劇 / 導演

《原鑽》底片攝影窺見紐約鑽石區,電子配樂深化驚悚剪接手法

DCFS編輯部

2020/07/15

犯罪驚悚片《原鑽》,由導演Safdie Brothers(沙夫戴兄弟)執導,講述沉迷賭博、負債累累的紐約珠寶商,為了以估價100萬美金的蛋白石還債,被迫四處奔波,與不同危險分子談判周旋,最後逐漸被慾望所吞噬。

透過35mm底片攝影、驚悚片剪輯節奏,以及迷幻電子配樂等,《原鑽》成功捕捉紐約鑽石區的紛擾與騷動,並且完美襯托演員Adam Sandler(亞當山德勒)的選角及表演,令本片不僅獲得許多影評人協會的肯定,也成為製片商A24迄今票房最高的電影。

近十年詳細田野調查,大膽啟用演員Adam Sandler

「我們的目標是讓觀眾看見人物特別之處,並且愛上他們。」
——導演 Benny Safdie

「我曾開玩笑說,我們應該要到70歲才能拍出這部電影。」導演Benny Safdie表示,本片故事發想於2010年,受到父親在鑽石區工作啟發,他跟哥哥Josh兩人耗費近十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,深入刻劃人物跟事件的合理性,而且幾乎每六個月就重新編寫一次劇本,力求劇本與當代現實接軌。

「通常初稿是充滿想像力的,但你必須把確切素材寫進劇本,並在大量研究資料裡,篩選出可以拍攝的內容。」導演Josh Safdie解釋,為了使故事更可信,兄弟倆除了親自走訪鑽石區的複雜生態,也試著投入體育博弈活動,深刻體會資本主義世界的虛幻與脆弱,最終寫出將近160頁的劇本定稿。

選角Adam Sandler的理由

有鑑於本片的珠寶商主角Howard Ratner,是一個必須被觀眾喜愛的無賴賭鬼,而且他的台詞會一再遭到打斷,非常考驗演員的個人魅力與表演功底,令Safdie Brothers毫無懸念想到喜劇演員Adam Sandler,並在2011年就將劇本草稿寄給Sandler:「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,Sandler的可愛與幽默,必然是使這部電影成功的致勝關鍵。」

由於Sandler長年在各大城市,表演長達數小時的站立喜劇,他不但有能力掌握大量台詞,並且使獨白充滿抑揚頓挫,也可以快速記住前一晚修改的劇本,並適時加入即興創作,靈活調整自身表演節奏,令導演Benny Safdie盛讚:「他是唯一可以正確扮演這個角色的人。」

▶延伸閱讀:成就明星的幕後推手—— Casting Director(選角指導)

充滿顆粒質感的底片攝影,精準剪接演員表演節奏

「我不喜歡太乾淨的影像,因為它沒辦法服務說故事的宗旨。」
——攝影指導 Darius Khondji

本片拍攝期只有二十九天,但劇組不僅遠赴非洲取景,也穿梭在紐約街頭、棚內珠寶店場景等。攝影指導Darius Khondji為了因應這些複雜拍攝環境,並方便在緊湊的工作日程裡完成任務,他全片皆以35mm彩色負片KODAK VISION3 500T 5219拍攝,並使用攝影機Arricam ST和LT、變形鏡頭Panavision C-series等,以寬銀幕2.40:1的寬高比構圖,藉以傳達史詩感。

「這是一個史詩故事,講述一個男人如何在紐約大都會裡殘酷瘋狂地生存。」Khondji表示,在導演的要求下,他以變形鏡頭及長鏡頭拍攝,並跟藝術指導、調色師等人合作,創造充滿藍色、黑色與金色的風格化現實世界,而他也在拍攝時,對底片做「增感一格」的處置,利用曝光不足、對比度提高等原理,加強畫面顆粒感。

驚悚片思維營造戲劇張力

「我們真的想讓觀眾們進到一個驚悚片的主觀世界。」導演Josh Safdie說明,雖然本片劇本將近160頁,但他跟弟弟Benny都希望這部片「看起來」只有90分鐘,並透過電影充滿緊張情緒的節奏,帶給觀眾豐沛的戲劇能量:「當你跟著角色行動,卻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時,就是增加張力的要點。」

因此,編劇兼剪接師Ronald Bronstein在編輯本片時,非常注重影片素材而非劇本內容,除了要在多位演員表演之間尋找節奏感之外,也要適時重新編排場景內容,讓電影氛圍沉浸在真實,但焦慮、敏感的狀態裡,他強調:「我們非常努力消除那些,有被控制或琢磨過的剪接痕跡。」

▶延伸閱讀:低預算拍片的6大秘訣?《午夜巴黎》攝影指導Darius Khondji經驗分享

參考八零年代電影配樂,合成器譜出迷幻電子風格

「我希望配樂能夠充滿力量跟迷幻,
並且反映出鑽石裡面稜鏡折射出的斑斕光芒。」
——配樂師 Daniel Lopatin

「Safdie Brothers想要被某一種質感或音色給圍繞,因為裡面有某種頻率讓他們想要進入。」配樂師Daniel Lopatin表示,在聽過導演挑選的音樂範例後,他參考Vangelis(范吉利斯)跟Jerry Goldsmith製作的80年代電影配樂,並利用Moog合成器熟悉各種音色,以兩個和弦為原則,完成大部分的樂曲。

「配樂的功能在於成為主角的身分或超我。」Lopatin解釋,其實電影裡的配樂大多是跟導演Josh Safdie摸索出來的結果,在理解人物跟故事以後,兩人除了共同建立合成器的聲音庫,也一起篩選比較有感覺的音色,等到確認可用材料之後,Lopatin再進行創作譜曲,藉此描繪主角的內心宇宙。

利用不同音色堆疊情緒

透過合成器發出的各式高頻聲音,如金屬線製小提琴聲等,Lopatin根據電影裡的環境音、人物對白等線索,適時在每首樂曲裡添加點綴,令配樂提升畫面情境,而他也認為自己必須不斷打破一些既有觀念,才能確切找到適合畫面的音樂:「這對我來說非常滿足,因為我可以盡情嘗試瘋狂的聲音排列。」

同時,Lopatin特別選用薩克斯風的獨奏,呈現紐約都市的浪漫形象,而他也受到「新世紀音樂」的樂風影響,透過男女聲合唱團的大喊、大叫等聲音,描繪主角跟情婦吵架時的心境。面對明確的創作目標,Lopatin勇於嘗試不同風格的音樂混搭,並強調:「即使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,也可以確信這些元素最終能夠結合起來。」

▶延伸閱讀:播下不滅的樂音種子——坂本龍一的電影配樂傳奇

「我們正在持續構想一個長期計畫,
並會在短期內繼續製作一些比較小的項目。」
——導演 Josh Safdie

對導演Safdie Brothers來說,《原鑽》是他們自認拍過最完美的作品,而他們描繪吸毒少女的《超天堂快感》、講述劫匪逃亡的《失速夜狂奔》等前作,也都圍繞在類似的主題或類型上,使他們能夠發展自身電影風格臻於成熟。如今,導演兄弟檔手上也有三部劇本仍在發展,未來將如何繼續帶給觀眾們驚喜,也是他們要繼續修練的課題。
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dazeddigital, Kodak, nofilmschool, birthmoviesdeath, consequenceofsound, film.avclub, vulture, stereogum, billboard|圖片來源:imdb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