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美術 / 妝髮 / 特效

《大亨小傳》巴茲魯曼透過3D特效重現璀璨年代

DCFS編輯部

2017/10/12

 《紅磨坊》導演巴茲魯曼(Baz Luhrmann)首開3D文藝電影先例,改編美國文學家費茲傑羅(F. Scott Fitzgerald)的經典名著《大亨小傳》,重現1920年代的浮華盛宴,打造無與倫比的時代氛圍。但你知道電影中Gatsby富麗堂皇的住宅與庭院,甚至是時代廣場等等,許多場景其實都是由特效製作出來的嗎?

《大亨小傳》的特效總監Chris Glitzy釋出電影中的部分花絮,皆由澳洲工作室Animal Logic完成,但那只不過是電影裡的一小部分,巴茲魯曼表示電影裡一共有1500多個特效鏡頭,參與製作的特效公司更是不勝枚舉。

「只有3D能夠拍出我當時夢境中的感動。」——巴茲魯曼《大亨小傳》導演

導演巴茲魯曼表示,十幾年前他在長途列車上,一邊啜飲美酒,一邊聽著《大亨小傳》的有聲小說,靠著酒精的催化,他彷彿置身主人翁Gatsby的世界,接連不斷的華麗盛宴,放眼望去無數的俊男美女與金碧輝煌的歐堡式建築,讓他在夢醒之時決心將這部名著拍成3D電影,真實呈現上流社會目眩迷離的奢華生活。

身歷其境的3D電影

3D電影不僅是市場上常見的3D動畫而已,就以電影《阿凡達》與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來說,它們的成就並不在於3D動畫上,而是在於將虛擬動畫與3D實拍的電影做結合,所謂「3D實拍電影」就是運用3D立體的攝影機,去拍攝真實的場景與人物,然後透過3D成像的技術將真實的影像以3D立體的模式播放。

用最簡單的概念來說明3D實拍電影,就是拍攝時會模擬人眼的視角,以兩台攝影機左右拍攝,記錄不同視角下的影像內容,播放時再利用偏光、色差或者是光柵的技術,把不同視角的影像分別還給左右眼,就有了「立體重現」的效果。

《大亨小傳》的攝影指導Simon Duggan在受訪中解釋了3D如何增加電影的深度,他使用RED EPICZeiss Ultra Primes,透過3D拍攝,可以在演員臉上捕捉更多細節,反過來幫助他們的表演。

在光鮮亮麗的合成場景背後,藍綠幕的使用

電影《大亨小傳》所帶來的視覺饗宴,在現實中不過曇花一現,璀璨耀眼的場景其實是運用「畫面合成」技術,在電影界通常稱為藍幕或綠幕,電視界則稱為顏色去背(chroma key)。而藍綠幕是用來去掉背景以方便合成的拍攝手法,也是現今視覺特效非常重要的合成方式。

通常演員會站在以藍色或綠色布為背景的前面進行拍攝,使前景角色和背景產生顏色差異,再由後製人員將藍綠幕的區域摳掉,通過電腦圖形技術將特效場景與拍攝人物合成在一起,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節省許多成本,也能順利取得難以拍攝的影像,電影中重現1920年代的虛華繁榮就是使用這樣的方式。

早期多用藍幕,因為藍色對人體皮膚影響比較小,但由於許多西方人是藍眼珠,容易被攝影機當成背景,所以現在歐美多使用綠幕,相比之下綠色較明亮,所需光線較少故不容易造成黑邊,而且攝影機對綠色較為敏感,更能準確捕捉背景範圍,但還是視情況而定。

特效電影幕後製作

特效有多種類型,包括實景合成、或是全電腦圖形學(Computer GraphicCG)的動畫製作。隨著3D電影技術與CG特效製作的發展水準日趨完善,不只是科幻片和戰爭片,越來越多的愛情文藝片也運用其中,《大亨小傳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打造特效的過程可簡單分為三個階段:

1.前期規劃,劇組必須先想好有哪些畫面需要用到特效,事先做出模型,或在道具及場地上做出標示,以便後續使用電腦軟體對位、增加效果等作業。

2.第二階段,電影拍完之後,就將拍攝的素材交給數位影像師(Digital Image TechnicianDIT),由DIT人員轉檔後導演會開始剪接,此時團隊就會商討有哪裡需要用特效修補或增加的地方。

3.後製階段,透過3D軟體及電腦算圖等技術製作特效,此時團隊可能散佈在不同的城市或國家,所以還需要考量同步與否的問題 

「製作一部電影就像用篩子熄滅一場火。有如此多的元素,又是如此複雜。」

——George Lucas《星際大戰》導演

拍攝一部電影,後製往往是耗時最長的環節,即使是在電影中僅出現短短幾秒的煙霧或光芒,在製作上也十分費工,而特效的作用在於畫龍點睛,使畫面可以更流暢的呈現,因此特效製作團隊的重要不可忽視。

 

文章:劉家寧| 來源:No Film School , YouTube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