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或許聽過近景、中景與遠景等攝影鏡位,但隨著取景距離、角度改變,攝影師能夠不斷創造新的鏡頭語言,利用它們訴說更精采的情感和故事。本文將針對大特寫、大遠景與七分身鏡頭,介紹這些特殊鏡位的影像意涵。
「大特寫」加強細節描繪與情感張力
「大特寫」又稱Italian shot,其特色是刻意將被攝物放大至整個銀幕,使觀眾近距離觀看演員特定部位,例如眼睛、嘴巴等,感受親密的情感交流,或近距離觀察特定細微之處,強迫觀眾注意重要細節。
影史留名的「大特寫」運用,首推導演塞吉歐李昂尼的《黃昏三鏢客》。透過捕捉演員眼神的移動,以及快速切換畫面的敘事節奏,他成功營造對峙時刻,展現大特寫帶來的強烈情緒。
如今,像是導演大衛芬奇、昆汀塔倫提諾,以及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等人,都是「大特寫」的愛好者,而不少電影創作者也常以此作為B-Roll、插入鏡頭或建立鏡頭等的素材,藉以加強影片的情感張力。
「大遠景」透過描繪環境凸顯角色處境
「大遠景」是一種著重於描繪環境的取景方式,其特色在於大範圍拍攝場景空間,令角色幾乎消失於畫面裡,觀眾也恍若置身於電影之中,非常適合作為「建立鏡頭」(Establishing Shot)。
除了當作「建立鏡頭」,該鏡頭也能夠描繪大場面,或表現角色與環境的關係,使角色看起來既渺小、無助又不重要;因此,像是西部片、戰爭片或災難片等注重環境的電影,皆可常見「大遠景」。
雖然「大遠景」用途有限,但仍有創作者能藉此發揮創意。例如《畢業生》結尾處,導演Mike Nichols即透過「大遠景」,凸顯主角與教堂內所有人對峙的處境,為接下來的衝突預留伏筆。
「七分身鏡頭」拍出氣勢十足的英雄氣場
「七分身鏡頭」是一種比全景小、比中景大的取景方式,其特色在於拍攝位置常與臀部齊高,藉以捕捉演員頭部至膝蓋區域,令觀眾能在近距離內,清楚看見人物的神情與周遭狀況。
由於「七分身鏡頭」常見於1930-40年代的美國西部片,其主角多是牛仔或槍手,故此取景方式又被稱作Cowboy Shot或American Shot,透過展示其腰間上的槍枝或刀劍,呈現人物的攻擊性。
有趣的是,這種鏡頭大多攝於英雄角色,當觀眾看見人類最脆弱的部位——腹部及臀部,卻又看見他們的堅定神情時,往往能夠感受到他們的信心,進而相信角色擁有強大能力。
►延伸閱讀:具有「電影感」的3種攝影鏡位——斜角、低角度與上帝視角鏡頭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comicbookglossary, studiobinder, nofilmschool|圖片來源:studiobinder, pinterest, imd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