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幕後做的事」系列課程——剪輯不靠感覺,由講師⾼鳴晟親⾝示範,以沉浸式實作體驗,讓學員更深入領悟剪輯箇中奧妙,他也以其作品《噬罪者》、微電影《青春⼀加一》舉例,分享當中的剪接邏輯,讓學員學習站在觀眾⾓度剪出影像情緒。
課程中,老師亦藉由分析影像素材,判斷較有趣的切入觀點與呈現重點,從有限的素材中,思考如何營造懸念與引⼈入勝的影像排序方式,並親⾝示範剪輯⼿法,講解每⼀個鏡頭畫面的選擇原因,加強學員的學習印象。
剪接不是自然就好,還要剪出戲劇情感
「你要演觀眾、演角色,讓自己進入情境裡, 才能夠在這個情況下挑到對的東⻄。」
在剪一場戲之前,首先須熟讀劇本,判別這一場戲的主題,以及在戲劇結構中的功能性為何。剪輯師必須先決定好這些主題,以及欲呈現的氛圍,再從每一個in/out點的揀選、動作的組接,以及各種鏡位搭配的蒙太奇效果,達成一開始閱讀劇本時就決定好的主題與功能性。相較於技巧,如何利用剪輯方法來詮釋劇本,才是剪接師的責任所在。
「如果影片有什麼讓你看得不高興的地方,你就罵出來,沒關係。」高鳴晟表示,遇到不如人意的素材時,更要誠實面對第一次的觀影感受:「攝影好差啊、演員怎麼會是這個眼神?講話太慢了吧!你可以將你觀看影片的第一時間的感受都罵出來,但這可不是在嫌棄、批評別人。」
唯有正視影像的不完善之處,才能對症下藥:「不要去害怕這些缺點,而是要誠實地去正視這些缺點,通通罵出來,讓它變成剪輯師的責任,所有罵出來的東西,之後都要用剪輯修掉!我會要求自己必須去修飾這些缺點。」
「所有我罵出來的東西,在最後我都會處理掉,修飾它、改善它,這樣觀眾就不會罵我剪的片子了。」高鳴晟對學員說道,對於自己的作品,無需客套,也不可以鄉愿,要用最嚴厲的眼光看待,才能夠剪出好片子。
不只是要會剪,還要會臨摹人物心境
「詮釋演員的表演,最好的方式,就是剪輯師自己也要演。」高鳴晟在剪輯的時候,會投入到角色的心境之中,並用心去揣摩角色的表演,如此一來,就能夠去揀選最好的片段:「對我來說,就好像在玩一個表演遊戲app一樣,我雖然不能隨心所欲地去表演,但演員的每一個表演素材,都是我的選項,我必須變成那個角色,才能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」
高鳴晟也強調:「我們雖然不能控制手上的影片,但你可以控制觀眾的期待,只要讓觀眾期待的是導演拍回來的那些影片,他們就會滿足了。」剪輯的秘訣,並不是依循劇情的邏輯性,也不是動作的連續性,更不是評價的客觀性。觀眾在看戲的時候,都是隨著時間推進,靠著影片給出一個又一個的資訊(線索)來理解故事,所以剪輯師只要能夠用資訊來引導觀眾,就能夠控制觀眾的期待。
做法並不難,平面的螢幕只能呈現三維空間的一面,你呈現這一面,其他面向的資訊就會被隱蔽,這就是剪輯控制資訊的方法。比如,男生跟女生提分手,我們選擇讓觀眾看到男生表情,卻不見女生表情,觀眾已經心生焦急,但我們還是不剪女生反應,反而只讓觀眾聽到女生啜泣聲,這時所有觀眾都很想知道女生怎麼了,想要關懷女生的心思也被剪輯引導出來,這就是用剪輯引導觀眾思緒的方法。
加強剪輯效率,實⽤用技巧分享
「提升效率,才能在進行剪輯時,維持更好的狀態跟專注力。」
「我不會一開始就把所有的素材都看過,但不代表我不看所有的素材。」高鳴晟認為,剪輯師先把所有素材都看過後再動工,不僅沒有效率,也會影響剪輯師的專注力與判斷力。他表示,絕大部分的觀眾只看一次電影,電影評價也多半是在這「一次性」的觀賞中,被評斷為好看或不好看。
「所以剪輯師應該要去追求『第一次觀看的感受』。」剪輯師是電影的第一位觀眾,觀眾觀賞電影從來就不是深思熟慮的,而是很直覺性的,被影片的種種資訊刺激,引發思考與想像。因此,高鳴晟的剪輯習慣,是先看攝影機離拍攝者最遠的鏡頭,行話叫做「Master Shot」,因為在這個角度中,就宛如你在路邊偷看到路人吵架,很像在偷窺。
「我會在看Master Shot的時候,去演一名偷窺的路人,並詳細記錄自己在偷窺時的心路歷程,以此來規劃我的剪輯。」高鳴晟表示,他會反問自己什麼時候想要看得更清楚?或許這個時候就要給特寫;若當想關注在動作,而非對白上時,則會改以動作為主來剪。此外,他強調,若把素材看太多遍,那就跟觀眾的心思不一樣了,如此便難以做出讓觀眾感同身受的影片。
接下來的流程,就是根據規劃好的主題、鏡位、想要呈現的表演,把每一個素材去做比對,選出最合適的表演與拍攝角度。過程中如果有遇到無法實現的地方,則再做微調,如此一來就可以在維持高度專注力之下,選擇出最好的表演,剪出讓觀眾最有感的影片。
至於究竟要不要用場記表標註的OK Take?高鳴晟說:「我還是會以OK take為主,不管那是不是最好的表演,它都呈現了導演想要的方向與目標,你可以藉此去揣測導演的想法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。」
過程中,高鳴晟也向學員示範剪輯素材分類的方式,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。提供客戶初剪影片時,最好是能夠在初剪版就放上參考配樂,因為影像與聲音是在做「共同敘事」的互文效果,兩者皆缺一不可,他鼓勵在第一次剪輯時,就可以找參考配樂墊著剪,但千萬不可以被音樂既有的結構給侷限住,反而可依據剪輯需求,靈活拼接不同的音樂片段。
「你必須很刻意地去想,這樣才有辦法學剪接。」
學員展⽰剪輯成果時,⾼鳴晟會不斷反問學員,使⽤這樣剪輯⼿法的原因為何?他說:「你千萬不可以憑著感覺來剪接,因為疲累、沮喪都會影響你的靈感與感覺,身為一名專業人士,必須時時讓自己維持最佳狀態,因此,需要仰賴的是學問跟理論,而非感覺。」
高鳴晟亦表示:「每一個剪輯點,你都必須去想出原因,如此一來面對客戶的質問時,你才能夠解釋給他聽,並且習慣用言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,也能和客戶、導演,進行良性的溝通。如果只是回答『這樣比較有感覺』,客戶卻回應『但是我沒感覺』,那就完全無法合作了!淪為品味高下的比拼,就不是在分工了!」學會表達感受,亦是誠懇地為觀眾服務,找出最吸引人影像魅力。
3分鐘講堂——剪接師高鳴晟
▶閱讀完整訪談:DC 封面人物|電影剪接師高鳴晟專訪:我是為觀眾而剪
講師:高鳴晟|紀錄撰稿:林君樺|編輯校對:劉家寧|平面拍攝:蔡岳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