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像打燈不僅是平面攝影師的必修技法,亦是動態攝影師增添人物魅力或情緒的關鍵秘訣;因此,除了常見的三點打燈法(Three-point lighting)之外,攝影師更應學習其他增添影像變化性的打燈技巧。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人像打燈法,並說明它們的使用時機與注意事項,讓劇組能靈活運用光影,塑造更精緻的人像佈光。
勾勒「輪廓光」質感,拍出演員的動人神采
輪廓光(Rim Light)是一種逆光拍法,透過照亮被攝者邊緣,凸顯畫面主題,創造柔和唯美的效果。《惡棍特工》攝影指導Robert Richardson (勞勃李察遜) ,即善以輪廓光,刻劃演員的動人神采。
想拍出理想的輪廓光,一定要注意背景和前景的明暗對比度。若於棚內拍攝,除了要確保背景夠黑,且間隔一段距離之外,亦要從被攝者的後方增設持續光源,讓被攝者能處於背光狀態。
若於室外拍攝,則最好以顏色偏暗的樹林、建築物等為背景,並選在太陽升降之際,如清晨、黃昏,使自然光能從被攝者的後方照亮輪廓。不過,如果要彰顯演員面部,正面也要適當補光,以免畫面太昏暗。
►延伸閱讀:為什麼電影裡的月光是藍色的?——解析3種片場打光的秘技
充滿戲劇性的「負補光」,簡單道具創造陰影
不論是增加明暗對比度,或是創造明顯的陰影面積,都能透過影像強化戲劇的張力。但若在戶外或反射光過多的環境裡拍攝,無法有效控制光線強度及方向時,則可採取減光技巧:負補光(Negative Fill)。
「負補光」意即減弱光線,面對太亮的光線時,劇組可以用黑旗板、深色絨布等道具,架設於燈架C-Stand上,並將其置於欲增加陰影的一側,令反射光能被吸收消除,藉以提升畫面明暗對比度。
如《神鬼獵人》攝影指導 Emmanuel Lubezki於雪地拍攝時,即需消除直射太陽光,及雪地的大面積反光。因此,他在現場經常使用黑旗板、柔光布等,藉以達到負補光及柔光效果,有效改變自然光影分布。
►延伸閱讀:低光源攝影、反光問題如何解決?──片場打光的3大訣竅
大師級「林布蘭光」,人像攝影的重要學問
林布蘭光(Rembrandt lighting)源自17世紀荷蘭畫家林布蘭的肖像畫,是一種戲劇性佈光手法,其特色在於人像陰影面的眼睛下方,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倒三角形亮部區域,如今多被廣泛運用於攝影領域。
典型「林布蘭光」常見於低光調(Low key)攝影,且倒三角形的亮部區域,以長度不超過鼻子、寬度不超過眼睛為主。通常,只要將一盞主光燈,設置於被攝者前方的45度斜角處,並使其略高於被攝者視線,即可微調後完成。
若欲創造較為自然的「林布蘭光」,則可於拍攝時增加一個反光板,或是亮度較暗的補光燈,並設置於被攝者另一側的陰影處,提升陰影面的亮度,藉以柔化倒三角形亮部的銳利邊緣。
►延伸閱讀:揭開人像攝影的神秘面紗,「探索攝影師的密室」課程圓滿落幕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nofilmschool, creativeplanetnetwork, improvephotography, expertphotography , nyip|圖片來源:pinterest, listal, imd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