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DC / TALKS專欄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從燈管開始淺談,平面攝影中的閃燈秘密

DCFS編輯部

2018/01/07

「不過光線,我還想再講。」

在上輯《談肖像攝影,畫面是來自攝影關係的成果》的最後,楊川宏老師聊到了閃燈的秘密,但這個秘密必須從「光影」開始說起。目前較專注於人像攝影的川宏老師說,他從小就喜歡觀察光線,長大以後也被電影光影、人像光影、實景光影所吸引。 

關於實景光影這一點,川宏老師也跟當代攝影師Annie Leibovitz相同,並不特定專愛棚拍光影。從拍攝《滾石》雜誌照片開始的Annie Leibovitz,至今創作了為數眾多的攝影作品,作品的光線常常帶有電影感般的迷幻、美麗。剛擔任攝影師的那幾年,她也曾經租了天花板挑高的空間,來當作工作室使用(每個攝影師都夢想擁有的工作室),但後來她發現,她最喜歡的,還是「實景」拍攝的照片。

在能夠靈活運用實景光線、棚燈光線之前,還是得先學習好基本的技術。川宏老師說,所謂的「風格」,其實是所有細節的總和。攝影師一定有許多的工具,硬體、軟體等,習慣使用的工具,以及拍攝模式,就會漸漸變成一種風格。而身為助理的時候,你的「老闆」,可能也會影響你的風格。

從燈管以及使用目的開始淺談閃燈的秘密

講到習慣用的工具,川宏老師拿出棚內的閃燈,開始說明。由於川宏老師早期接觸的燈具是法國BALCAR燈具,至今仍有習慣使用的BALCAR燈具(目前已停產)。但工具是會跟著時代改變的,近年川宏老師也有使用瑞士廠牌PROFOTO的燈具。而他講起為什麼至今BALCAR的燈具,仍然非常好用,關鍵在於燈管的設計是U型燈管。

環型燈管與U型燈管的比較

U型燈管,zoom in zoom out 可以運用的面積很大。」

部分閃燈燈頭會有zoom in/out的設計,而燈管設計跟燈頭Zoom的效果,也是可以有加乘的作用。舉例來說,U型燈管的設計,在zoom in/out的表現上,發散到燈罩上的面積會有不同的效果。

因為環形燈管的主體是在底部的環形設計,受光面積其實是固定的,就算裝了燈罩,似乎也只有「內外的差異」,只有部分面積能吃到光線。而如果是U型燈管的設計,因為燈管是突出的,所以整個燈罩都是受光面,全燈罩的面積都可以運用,所以在zoom inzoom out的差距上面,可以感受到光質的改變很大。而BALCARU型燈管設計,光感也很像太陽光,尤其拉的越遠越像太陽光。

而川宏老師講到他目前想要擁有逸品是BRIESE廠牌的燈具,除了燈管的設計是U型燈管以外,傘的設計也很優良。許多廠牌都是模仿此家傘罩的設計,因為傘罩與燈管在zoom in /out的過程中,光的hardcore(中間最亮點)控制可以非常精美呈現。額外的優點也是燈筒能與PROFOTO廠牌共用,省下一小筆預算。 

PROFOTO D2 的凝結速度

川宏老師說,會開始使用瑞典廠牌PROFOTO的棚燈,除了因為是市場主流之一,還有因為PROFOTO的回電速度很快、體積輕便,在拍攝小孩的時候,特別好用。因為小孩無法「等待」,所以棚燈的回電速度必須很快。而這一點PROFOTO一直做得很好,新款PROFOTO D2的棚燈,凝結速度還非常的快,可以到達幾萬分之一秒(1/63,000秒)。

凝結速度是指他從發光到結束的持續期,非常短,所以能夠捕捉動態中的影像細節,在拍攝動態的影像,非常好用。

光的秘密,也來自於本能與後天具備的美感

川宏老師談到欣賞的攝影師之一Annie Leibovitz,其作品裡的光線與氛圍非常美麗,而且精細。而Annie Leibovitz在回憶自己曾被評論:極具技巧的燈具使用,她的回應卻是:「當我回想起來,我只是拿著我的燈具,走進房間放下,插上插座,開始拍照。我根本沒有特別考慮什麼。」

不曉得攝影師這樣的回應,是否會被多加解釋,但每個攝影師眼中的光,似乎都非常不同。就像Annie Leibovitz說過,她剛開始與助理合作非常挫折,因為她發現兩個人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。而正因為如此,試圖在生活中找到好的光線,找到好的角度,是很重要的。

「你不能把拍照這件事抽離生活,
就像我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休息,什麼時候是拍照。」

川宏老師說多拍照當然是好的方式,現在科技發達,手機拿起來就可以拍照,但是要學會「站位置」,與其說攝影師很會拍照,不如也可以說攝影師很會「站位置」。找到好的角度,挖掘好的光線。

而且不是所有技巧都一定要在攝影時用上。他舉例前陣子接獲知名品牌專案,拍攝街頭風格的人像攝影時,他完全沒使用任何燈具。「有的時候,也要把腦袋丟掉。街頭就是要自由,所以什麼燈都沒有用。」

川宏老師說,他很確定這次關於光線的秘密還沒有談完,因為「光線」實在是太龐大的系統。這次先保留下輯的預告驚喜,下輯再續。

更多推薦閱讀: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談肖像攝影:畫面是來自攝影「關係」的成果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透過不同的介質轉換,呈現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攝影師的反骨精神,關係於「腦內革命」的成果

TALKS:楊川宏 | 編輯:梁均婕
圖片:楊川宏 作品 | 攝影:張崇文 | Annie Leibovitz:businessinsider

 

閱讀完還意猶未盡?來親身學習更多影像製作技巧吧!

看完這些幕後分享文章後,你有更加瞭解製作流程嗎?影製所也推出「幕後做的事」系列課程,近期「邁向導演之路」工作坊已開放報名,由橫跨多元創作領域的導演 蘇三毛 擔任講師,帶領學員親身體驗導演的工作環節......

完整活動資訊介紹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