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攝影 / 剪輯 / 音效

《噩夢輓歌》暈眩鏡頭怎麼拍?解析3種少為人知的攝影技巧

DCFS編輯部

2020/07/28

為了追求更多元的視覺效果,電影創作者們很早就開始利用推軌、搖臂等技巧,以攝影器材創造成熟的影像語言,而近幾十年的電影美學及技術發展,更令創作者們陸續開發新穎器材,展現驚人的畫面呈現。本文將介紹三種近年常見的拍攝技巧,帶領讀者認識這些獨特的攝影方式。

迷惑不安的心理狀態,「SnorriCam」拍出暈眩感

「SnorriCam」是一種攝影裝備,其特色在於將支架安裝於演員腰部或胸前,使攝影機裝上支架後,能夠固定鏡頭跟演員之間的距離、高度及位置,令四周場景隨著演員移動而變化,呈現角色迷失於現實的狀態。

雖然這種拍攝技法的歷史悠久,但直到兩位冰島攝影師Snorri Bros開發設備後,它才有正式名稱,而導演Darren Aronofsky、Martin Scorsese等人,皆曾透過這種鏡頭,刻劃人物恍惚、混亂的精神狀態,例如《噩夢輓歌》、《殘酷大街》等。

若無SnorriCam,可以用木板、PVC管等材料自製,或利用皮帶將三腳架固定在演員身上,創造類似鏡位。另外,安裝在支架上的攝影機除了要盡量輕便,也最好選用廣角或標準鏡頭,避免畫面太緊或支架穿幫。

展現強大的未知力量,《屍變》巧妙運用「Shaky Cam」

「Shaky Cam」顧名思義,是一種以「晃動畫面」為特色的手持攝影技巧,因為畫面呈現較為凌亂,有著強烈的動態感,通常用以暗示拍攝過程未經排練,藉此表現紀錄片般的真實感。

然而,由於「Shaky Cam」的運鏡方式不穩定,不但容易導致觀影時出現暈眩症狀,許多攝影師也都對此不以為然,直到1981年導演Sam Raimi拍攝《屍變》後,該技巧才開始獲得重視。(《屍變》影片0:41處開始)

為了展現片中的邪靈視角,Raimi決定打造低成本手持穩定器,並將攝影機安裝在長木板上,令兩名劇組人員各執一邊,快速奔跑穿過樹林,最終不僅塑造出強大未知的力量,方法更受到廣泛沿用。

演員親自掌鏡POV鏡頭,《鬼病院:靈異直播》以「GoPro」拍攝

七大恐怖禁地之一「昆池岩精神病院」,自1996年倒閉後便頻傳各種傳言,包括42名病患集體自殺,以及院長對病患進行慘不人道的人體實驗與強暴等,相當駭人,而《鬼病院:靈異直播》即是以此地取材拍攝。

自《鬼病院:靈異直播》上映後,片中最廣為討論的莫過於「Shaba Shaba鬼」;以及全片幾乎由演員「掌鏡」的第一人稱視角(POV),其獨特畫面呈現,更被戲稱為「鼻孔特寫」。

為呈現直播效果,攝影指導Yoon Byung-Ho直接在演員胸前架設GoPro Hero6 Black、Hero5 Session,營造身歷其境的恐怖氛圍:「由演員親自掌鏡,我反而更能客觀地審視畫面,演員們也能自由發揮演技。」

► 延伸閱讀:電影導演如何設計運鏡?推軌、跟蹤與急搖鏡頭的運用

文字:邱昶維、林君樺|來源:cine21, kmdb, filmschoolrejects, tested, premiumbeat, nofilmschool|圖片來源:imdb, youtube, twitter, theconversation, screenrant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