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攝影 / 剪輯 / 音效

電影導演如何設計運鏡?推軌、跟蹤與急搖鏡頭的運用

DCFS編輯部

2019/03/29

隨電影史發展,攝影也依從技術革新,發展出更多元的運鏡方式,運用台車(Dolly)、軌道及穩定器,令鏡頭移動、畫面構圖更具新意。從Steven Spielberg、Martin Scorsese等殿堂級導演,到《樂來越愛你》導演Damien Chazelle等新生輩創作者,更依據推軌、跟蹤與急搖鏡頭,創造獨具標誌性的攝影風格,締造眾多影史經典片段。

推軌鏡頭 Dolly Shot ——平穩推近人物與觀眾的距離

「對Steven Spielberg來說,攝影機在故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。」
——《慕尼黑》《搶救雷恩大兵》攝影機操作員 Mitch Dubin

「推軌鏡頭」(Dolly Shot)代表鏡頭以固定焦段,運用台車平穩使攝影機運動的攝影手法 ,可以表現人物、鏡頭與觀眾的「距離」,常以向演員臉龐靠近,讓觀眾體驗角色當下情緒的方式出現;或者遠離被攝物,製造其與觀眾之間的疏離感。

大導演Steven Spielberg便經常於作品中使用,例如:《第三類接觸》中,以推軌鏡頭拍攝童星角色Barry,讓鏡位從中遠景拉近至特寫,表現他望見飛碟從天而降的驚喜神情。此種「放大」演員臉龐的手法,更被影迷稱為「Spielberg Face」。

推軌鏡頭也經常與其他攝影技巧使用,如同Steven Spielberg的電影《慕尼黑》裡,攝影指導Janusz Kamiński使用Cooke 25-250mm變焦鏡,以推軌結合變焦效果,除創造「偽紀錄片風格」,也更接近故事身處的1970年代風貌。Janusz Kamiński說:「我們用了很多推軌和變焦......那些快速、微小或優雅的變焦,便是70年代電影的特徵。」

「Spielberg Face」鏡頭剪輯:

► 延伸閱讀:大導演喜愛的攝影技巧——「推軌變焦鏡頭」製造迷幻效果

導演Spike Lee 的「漂浮感」雙重推軌

另外,導演Spike Lee也有一種特殊的推軌鏡頭,常被稱為「雙重推軌」(Double Dolly),演員通常會直接站在台車上,使攝影機對準演員,周遭景色則隨運鏡更迭遠離,讓人物彷彿「飄浮」,以超寫實、略帶喜感的誇張手法,凸顯角色於劇情中的處境。

甫在奧斯卡鍍金的《黑色黨徒》結尾,他再度運用此手法,表現男、女主角手持槍械,渴望對抗「3K黨」的決心。攝影指導Chayse Irvin以僅存的Ektachrome老式底片,拍完這顆鏡頭,他說:「我很慶幸自己成為這顆鏡頭的一部份,我認為在《黑色黨徒》使用它的方式,是Spike最好的一次。」

《黑色黨徒》結尾運用「雙重推軌」處(約20秒開始):

跟蹤鏡頭 Tracking Shot —— 展現場景的複雜細節

「Martin(Scorsese)對所有人事物,應出現在鏡頭的時間點,都十分精確。」
——《四海好傢伙》《神鬼無間》攝影指導 Michael Ballhaus

跟蹤鏡頭(Tracking Shot)強調以攝影機跟隨被攝物,同步進行運鏡拍攝。有時,呈現出的效果會與推軌鏡頭近似,但跟蹤鏡頭不僅限用台車,只要鏡頭跟隨被攝物移動,以手持、搭配吊臂或穩定器等拍攝方式,皆可被稱作跟蹤鏡頭。

這種攝影手法,常以「一鏡到底」手法呈現,讓畫面跟隨被攝物移動時,同時展現複雜的場景物件、人物動作或其餘細節。導演Martin Scorsese經常使用跟蹤鏡頭,最著名的便是《四海好傢伙》中,男主角Henry攜著女伴Karen,自大街上「走後門」,穿過廚房至人滿為患的Copacabana酒吧。

導演Martin Scorsese等人,談論這顆跟蹤鏡頭:

導演Martin Scorsese表示,這顆長達3分鐘的跟蹤鏡頭,必須要以一鏡到底呈現:「你才不會感覺到有剪輯,分隔了主角與他即將進入的世界。」藉由展示Henry與酒吧老闆、保鑣與服務員的親密互動,表現其雄厚的黑幫勢力。他說:「攝影機流暢地滑入這個世界,所有的門都向男主角敞開,彷彿走入天堂一般。」

整顆跟蹤鏡頭,使用Arriflex 35 BL4S搭配Steadicam穩定器,僅拍攝8次便完成。穩定器操作員Larry McConkey說明,由於當時擔心自己的步伐趕不及演員,因此劇組才加入遇見保鑣、塞小費等豐富情節,讓演員行進時可以稍作停頓。他說:「我沒預料到、並且後來才發覺,這些互動最終成為鏡頭的核心與靈魂。」

深受Martin Scorsese影響的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,也多次使用跟蹤鏡頭,呈現人物與場景的關係,尤其以《不羈夜》開場的鏡頭聞名。他說:「Scorsese為何如此令人討厭、又超級傑出的原因,正是因為他這些瘋狂的運鏡,都看起來如此合理正確。」

Paul Thomas Anderson的電影剪輯片段(前四者皆為跟蹤鏡頭):

急搖鏡頭 Whip Pan Shot ——幫助場面調度和後期剪輯

「這都是為了取代那些無聊的畫面!」
 ——《活人甡吃》《玩命再劫》導演 Edgar Wright

「急搖鏡頭」(Whip Pan Shot)常出現於電影攝影中,即為讓攝影機快速水平移動,變換場景空間或人物位置,達到場面調度的效果。比起運用剪接切換鏡頭的方式,「急搖鏡頭」讓影像更有活力,也可以讓觀眾明瞭,兩個空間或人物間的距離差異。

當畫面欲以快速剪輯,迅速切換鏡頭時,以急搖手法拍攝,亦可以流暢連結素材,加快敘事的步調。如《活人甡吃》主角想像「逃脫活屍計畫」時,攝影指導David M. Dunlap便以急搖鏡頭,串接各個場景物件,令整個段落鮮活、有趣。導演Edgar Wright說:「一般人可能會以標準的正反打呈現,但這種轉換畫面的方式,更可以讓你保有節奏感。」

► 延伸閱讀:音樂飛車狂想曲——《玩命再劫》高超的剪接與混音技巧

《樂來越愛你》的「爵士」急搖鏡頭:

「攝影機可以垂直或水平搖動、前後推進,像是樂器或舞者一般。」
——《樂來越愛你》攝影指導 Linus Sandgren

《樂來越愛你》導演Damien Chazelle也經常以急搖鏡頭,讓鏡頭移動與配樂節奏相契合。片中,當男主角在演奏鋼琴時,攝影機對準他拍攝;停止演奏時,則快速移動至台下隨音樂起舞的女主角,鏡頭即在兩人間快速移動,與音樂元素完美結合。

另外,《樂來越愛你》著名的「偽一鏡到底」歌舞開場,也依靠急搖鏡頭「協助」完成。攝影指導Linus Sandgren表示,由於需讓吊臂控制的攝影機360度移動,並且避免機具移動時露出影子,因此不得不分為三顆鏡頭拍攝。

但為何最終仍具有「一鏡到底」的效果?Linus Sandgren說,他們在每顆鏡頭結束與起始點,皆以急搖鏡頭的快速移動方式,模糊剪接點:「它看起來還是同一顆鏡頭......當攝影機的運動與一切同步,更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畫面的情緒。」

《樂來越愛你》開場鏡頭:

「若能盡可能用攝影機做到所有事,那會大大增加看電影的樂趣。」
 ——《樂來越愛你》攝影指導 Linus Sandgren

► 延伸閱讀:踏上《樂來越愛你》的逐夢之旅,交織理想與真實的復古年代

文字:黃鈞浩|來源:nofilmschool, theasc, Filmmaker, Nytimes, Filmindependent, moviemaker, cinephiliabeyond, slate, deadline, david |圖片來源:screenmusings, ilpost, imdb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