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,導演Derek Cianfrance (德瑞克奇安佛蘭斯),推出他策劃13年的劇情長片《藍色情人節》。不同於其他愛情電影,他在開場便揭示了男女主角漸遠的愛情關係。整部電影,運用「現在」與「過去」兩種時態,說明男女主角愛情關係的演變。(本篇可能含有劇透)
導演與男女主角的相識與相戀:
「他們兩人都想表現給對方看,自己可以貢獻多少在這部電影裡,所以我甚至有種感覺,我是不是其實在拍攝紀錄片?兩個人正在我的電影裡面認識,準備開始相愛。」
——導演Derek Cianfrance
從2003年第一次與導演見面之後,Michelle Williams一直不斷地找資料、寫人物小傳、對白,提出各種想法讓導演Cianfrance參考。同時,Ryan Gossling也給予了許多有趣的想法,所以Michelle Williams與Ryan Gosling見面的那一刻,對導演Cianfrance來說,正是兩種不同物質碰撞出來的精彩化學效應。
導演Cianfrance先問Ryan Gosling,擅長的才藝是什麼。Ryan Gosling表示,他對於烏克麗麗滿有自信,但導演Cianfrance並不是很滿意,繼續問:「有沒有別種樂器?」但一週過後,他看完Ryan Gosling的演奏之後,便立馬讚許這段表演。
而當導演Cianfrance詢問Michelle Williams的時候,她說從前學過踢踏舞一段時間,導演倒是立刻同意。而這一場烏克麗麗對上踢踏舞的戲碼,也真的就是,半真半假的兩個人,在試探彼此的能耐以及對於感情(電影)投入程度的精彩記錄。
「過去」與「現在」交替展開,找出愛情失敗的轉折點
「底片攝影跟數位攝影,在螢幕上看起來就是不一樣,
這其實也會幫助演員找到不同的表演方式。」——導演Derek Cianfrance
《藍色情人夢》在許多人看來是寫實心碎的故事,表現從戀愛的開始到結束的完整過程。你知道故事的走向了,但你仍然好奇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「現在」。對導演Derek Cianfrance來說,拍攝「過去」與「現在」是他一直肯定要做的事情,而幕後完美執行這項任務的功臣之一,就是攝影指導Andrij Parekh。攝影指導Andrij Parekh也是掌鏡《漢娜的遺言》第一輯A面與B面的攝影指導,為該影集確立出,清楚分明的兩種不同時態攝影風格。
在執行《藍色情人夢》的時候,導演Cianfrance和攝影指導Parekh討論出,年代有別、心情也有不同,不如直接使用兩種不同規格方式來攝影。
16釐米底片拍攝「過去式」
「過去式」的攝影,決定以老派攝錄方式,選用Arriflex 416 Plus底片攝影機,搭配16釐米的底片拍攝,在畫面的質感上就能呈現年代的質感。除此之外,在鏡頭的選擇上,「過去式」都是使用50mm的鏡頭來抓取構圖,並且搭配手持運鏡,可以自在紀錄演員的表演;50mm的構圖,也同時保有「老派」風格。
此外,「過去式」的每一卡,都是長鏡頭,鏡頭時間就是底片的長度,11分鐘。為了激起演員之間的突發表現與捕捉瞬間的驚喜,許多場景與鏡頭幾乎也只拍攝一次而已。
數位攝影捕捉漸行漸遠「現在式」
相較於「過去式」,他們選用在故事的「現在式」使用高規格的攝影方式,運用Red One攝影機,捕捉崩裂中的愛情畫面。比較有趣的是,相較於「過去式」的長鏡頭,「現在式」的鏡頭長度較短,而且大多使用對剪的方式,來呈現兩人在戀愛以及婚姻關係當中,對立的立場。鏡頭也選用變焦鏡頭,可以呈現兩人心的距離,已經越來越遠的關係變化。
最難下手的「互相傷害」的爭吵片段
三人同住一起
對導演、對演員們來說,培養默契與戀愛是最開心的時光,三個人甚至一同住在房子裡整整一個月,培養彼此的默契與對故事的看法。導演也特別安排兩個人去超市採買、生活,或是一起佈置兩個人之後要表演的屋內場景。
從把照片燒掉開始
這一切的開端就是從,導演象徵性地把兩位演員的婚紗照一把火燒掉而開始。Ryan Gosling說他眼睜睜的看著兩個人的照片,被火燒成灰燼,只留下兩個人愉快接吻的部分臉部,真的很難過。
格鬥般的爭吵比賽
接著導演把兩個人關在房子裡面排練一次又一次,導演會讓兩個人在房間的角落開始,然後要求兩人開始攻擊對方,把他們當作運動員一般地訓練他們爭吵,但不規定他們為了具體的原因而爭吵,讓兩人就彼此的認識互相攻擊,就性別的認知互相攻擊。
慢慢的兩個人也抓到某種對立,原來兩人像是性別錯置一樣,《藍色情人夢》的男主人翁Dean,在關係的後段,重心與焦點都放在家庭以及夫妻的身上;女主人翁Cindy則是野心變大,想要追求更多的事務,慾望也較不容易滿足,兩人成為越來越沒交集的兩條平行線。
「原本活在他們之間的愛情,已經死了。你花整部電影的時間,想要找出兇手是誰,是他?還是她?是小孩?或是錢?時間?工作?父母?答案由你自己決定。」
——Ryan Gosling (雷恩葛斯林)
《藍色情人夢》烏克麗麗舞蹈片段
文字:梁均婕 | 來源:latimes, filmmakermagazine, nofilmschoo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