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美術 / 妝髮 / 特效

疫情時代新變革──「虛擬製作」如何改變影視產業?

DCFS編輯部

2021/07/04

自從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,全球電影產業陷入停擺危機,促使電影工作者們必須尋求方法解決困境。其中,虛擬製作(Virtual Production)不但成為熱門話題,更是當今許多影視創作者躍躍欲試的拍片方法。

隨著軟硬體技術門檻逐漸降低,虛擬製作無疑會變得更加普遍、成熟。本文將介紹虛擬製作的特色與運用層面,同時分享《甜蜜家園》、《曼達洛人》等影視作品的拍攝幕後,帶領讀者一窺虛擬製作的發展潛力。

告別綠幕特效,遊戲引擎進軍影視產業

「虛擬製作可以快速地描繪並且實現所有的想法。」
──《移動迷宮》系列電影導演 Wes Ball

「虛擬製作」泛指結合虛擬拍攝與實際拍攝的製片模式,從綠幕、動態捕捉,到視效預覽影片、LED牆等,都可以視為其中一部分,像是電影《魔戒》、《阿凡達》或《地心引力》等,都曾採用相關技術,可謂虛擬製作的先驅者,而近年流行的虛擬製作流程,更強調預覽合成、即時監看的重要性,讓工作人員能夠在片場直接看見合成畫面的效果。

此外,遊戲開發軟體Unity、虛幻引擎(Unreal Engine)等,則成為現今虛擬製作的技術主力,它們除了能夠設計精緻的3D場景,也能夠製作擬真動物、人物等,從無到有打造全動畫的電影世界。《移動迷宮》導演Wes Ball聲稱:「現在我完全可以穿著睡衣坐在家裡,利用電腦執導、剪接我的電影,並且把攝影機擺在我想要的位置上,擺弄所有燈光、材質等。」

顛覆傳統製作流程

對傳統製作來說,從劇本開發、劇組攝製到後製階段,製片團隊不僅需要面對不可逆的拍片流程,也要克服許多天氣、時間、場地等外在因素,讓導演、演員、攝影或美術等劇組部門,都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,應付各式各樣的情況。

然而,對虛擬製作來說,劇組人員既能在攝影棚裡任意變換時空,也能透過虛擬藝術部門的協助,提早參與後製階段的內容。倘若需要修改劇本、補拍鏡頭等,劇組亦相對方便進行反覆調整,令拍片流程更具機動性。

▶延伸閱讀:新冠病毒疫情過後,好萊塢電影產業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?

棚內超擬真LED牆,沉浸式拍攝體驗

「幾十年來,電影圈一直試圖透過視覺特效解決這個問題:
『我們該怎麼結合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,
讓我們可以講述我們所能想像到的任何故事?』」
──《獅子王》《雨果的冒險》視覺特效指導 Ben Grossmann

近年最受矚目的虛擬製作話題,無疑是虛擬攝影棚裡的LED牆。

在LED牆前拍攝時,只要透過虛擬攝影系統(例如Ncam、Stype RedSpy等),攝影機位置就可以即時回傳到遊戲引擎,隨著運鏡拍攝3D環境裡的樣貌,並且直接改變LED牆的影像內容,虛擬製片Amir Endalah形容:「這就像是把VR眼鏡放在攝影鏡頭上,讓你的攝影機進入虛擬世界。」

有別於傳統綠幕,LED牆的大尺寸、曲面寬螢幕等特色,可以為劇組創造富有沉浸感的拍片環境,令片場劇組能夠更精準地完成打光、走位等任務,演員也不再需要面對空白的綠幕表演,後製團隊亦能省略去背、校正反光顏色等流程,大幅提升拍片效率。

即便如此,LED牆仍有一些待克服的技術問題。

由於LED牆是以大量LED螢幕組成,某些複雜運鏡或拍攝角度,可能會讓LED牆出現色彩偏差,甚至出現惱人的摩爾紋(Moiré pattern),導致後製階段需要耗費更多心力去修復。另外,有鑑於攝影棚內的空間有限,如果要以燈具或LED牆光源,模擬外景的自然光,也可能會有不夠寫實的問題,需要透過調整曝光量加以彌補。

▶延伸閱讀:拍片都用哪些燈光設備?你不可不知的常用電影燈具

熱門虛擬製作案例:影集《曼達洛人》、《甜蜜家園》

「我相信會有更多傳統部門加入虛擬製作的世界。」
──《曼達洛人》虛擬製作監製 Clint Spillers

星際大戰影集《曼達洛人》,因為它的高預算、大製作而廣為人知。然而,有不少壯闊美麗的場景,其實都是在虛擬攝影棚以LED牆攝製而成。

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個虛擬藝術部門。」虛擬製作指導Clint Spillers表示,該部門在拍攝日的30週前開始籌備,除了有攝影指導、視覺特效指導、佈景設計師等劇組人員參與之外,也有遊戲產業的美術設計師、模型師等專業人員共同進行討論,並且根據技術預覽影片(Techvis),反覆檢討動畫模擬呈現的佈景、燈光、攝影運鏡等。

為了打造逼真的虛擬場景,劇組裡的虛擬資產部門(Virtual Asset Department,簡稱VAD)必須與導演、藝術指導合作,共同研究虛擬攝影機拍攝場景時的效果,而若虛擬場景是要仿造現實世界的場景,過程更要根據攝影測量結果,精準佈置每一個細節,Spillers強調:「我們所建構的一切,都是以英吋、毫米的單位來設計。」

網路漫畫改編影集《甜蜜家園》,充斥著各種奇形怪狀的人形怪物,而碩大強悍的「蛋白質肌肉怪」,更是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怪物之一。

「蛋白質肌肉怪」雖然有演員以特效妝、戲服演出的片段,但劇組為了塑造更高大的怪物形象,也同時採用虛擬製作技術,以虛幻引擎的外掛程式Live Link,事先蒐集動態捕捉數據、製作怪物3D模型,並且追蹤虛擬攝影機軌跡,再到片場透過虛擬攝影系統NCam,即時監看虛擬角色跟真人演員的互動,增進現場溝通速度。

「這種即時監看特效的技術,可以節省大量拍攝時間與資源,提供演員跟導演一種獨特的合作模式。」視覺特效監製Lee Byeong-joo解釋,比起傳統綠幕特效裝,此種技術只要預先做好設置,不但方便導演安排演員走位、允許更自由的鏡位擺設,也可以縮短後期調光、合成的時間等,有效率地創造出質感極佳的怪物動畫。

▶延伸閱讀:《艾莉塔:戰鬥天使》驚豔視覺特效,詹姆斯卡麥隆再創里程碑

「我期望小成本電影也能善用虛擬製作,
藉此實現好萊塢商業電影才能達到的視覺水準。」
──《小飛象》《永夜漂流》虛擬製作監製 Kaya Jabar

「虛擬製作」雖然無法取代實景拍攝的魅力,但它勢必代表著未來影視製作的全新方向,而近年興起的動態捕捉、LED牆、即時監看等技術,更顯然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遷,倘若日後技術門檻或製作經費再降低,電視劇或獨立製片也將有機會能夠採用相關配置,拍出更具想像力的影視作品。
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unrealengine, beforesandafters, techcrunch, big3, nofilmschool, vfxexpress, forbes, thehindu, vfxvoice, foundry, redsharknews|圖片來源:unrealengine, starwars, wired, newsshooter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