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美術 / 妝髮 / 特效

透過電影色調及場景設計,重回《午夜巴黎》的黃金時代

DCFS編輯部

2018/01/09

 「沒有什麼藝術作品可以和一座城市相提並論。」——Woody Allen

導演Woody Allen(伍迪艾倫)以一年一部電影聞名,作品產量驚人且獨具個人風格。對於各國城市文化情有獨鍾的他,繼在倫敦拍攝《愛情決勝點》,以及於馬德里取景的《情遇巴塞隆納》之後,第41部長片《午夜巴黎》,是他第一部全片在巴黎拍攝的作品,被稱為是Woody Allen寫給巴黎的一封情書。

《午夜巴黎》以輕鬆愉快的步調,探討法國與美國生活選擇上的差異,並透過色調轉換及場景重現,營造不同時期巴黎的時代氛圍。文章將分享導演的創作靈感來源、暖色調鏡頭呈現,與細心考究的場景設計,一同沉浸在巴黎浪漫的鏡頭魅力下。

靈感源自於《午夜巴黎》的電影名稱

「我有把巴黎浪漫化的傾向,接近午夜的時候,當燈光亮起,一切都變得如此美妙。」

「我和所有的美國人一樣,對巴黎的了解都僅限於電影。」生長於紐約的Woody Allen表示:「直到1965年我才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,那時的巴黎與電影如出一轍,正如我的電影《曼哈頓》所展現給世人看到的紐約一樣。」

而《午夜巴黎》的電影開頭也使用與《曼哈頓》同樣的手法,利用一幕幕的巴黎街景,從清晨到午夜,傳達下過雨後的巴黎之美。「我就是想以我的感覺呈現這座城市的樣貌,無論真實與否,這就是我眼中的巴黎。」

即使被大雨淋濕也心繫電影的導演

攝影指導Darius Khondji表示為了拍攝開場鏡頭,他們去街頭流浪取景,Woody Allen對陰天和濕路面感到高興,即使被突然傾瀉而下的大雨淋濕也毫不在意,「Woody根本不在乎我們是不是濕的,他只是沉浸在喜悅裡,因為這正是他想要電影呈現的感覺。」

透過攝影打造溫暖時代氛圍

「我希望透過相機呈現電影的溫馨氛圍。」

導演一開始想用黑白畫面呈現1920年代的鏡頭,但Darius Khondji認為從彩色突然切換到黑白畫面,在視覺上會有點突兀,經過兩人討論後,最終決定透過比現代色彩更豐富的暖色調,作為區分過去和現在的方式。

Woody喜歡溫暖多彩的顏色,他不喜歡那種冷酷的色調。」Darius Khondji表示:「我們讓1920年代呈現如金黃色般,非常溫暖的氛圍;而Belle Époque(美好年代),則是增加了煙霧和更多的背光,顏色甚至更暖,成為真正的紅色調。」

除了顏色,也利用不同鏡頭區分年代變化

Darius Khondji表示他從畫家George Bellows的作品,以及20年代的照片中獲得靈感。為了真實呈現當時的夢幻巴黎,他使用老式鏡頭CookeS2s53s),並用50mm鏡頭拍攝,獲得更分散的柔和外觀,看起來更朦朧夢幻;對於現在的巴黎,則使用現代的廣角鏡頭,呈現清晰明亮的視覺畫面。

全片真實拍攝,連雨都是追來的

Woody Allen想像中的巴黎是陰雨綿綿的,Darius Khondji表示他遵循著Woody對巴黎的看法拍攝,連電影的下雨場景,都要實際去「追雨」,過程比他想像中的更有趣。「當開始下雨的時候,我們就需要出去街拍,所以你在電影中看到的雨都是真正的雨。」

細心考究的美術團隊——栩栩如生的場景設計

「我想捕捉那個年代的情緒,而不是過度的細節。」

——Anne Seibel《午夜巴黎》藝術指導

電影預算僅有1700萬美元,對於美術部門來說,要在法國用相對較低的預算,製作場景道具是有難度的。藝術指導Anne Seibel表示設計《午夜巴黎》最大的挑戰,是找到現有地點並改變它們。

在開拍前兩個月,Anne Seibel就開始研究相關年代的時代背景,並與攝影指導Darius Khondji討論場景配色與光線設計,也到古董店和跳蚤市場,尋找合適的佈景道具。她以棕色、栗色和米色等暖色系為基調,並利用Mood board(情緒版)進行思考,蒐集所需影像及材料。

巴黎紅燈區——皮加勒廣場

Woody Allen堅持要拍攝真正的Pigalle(皮加勒廣場),但現在那裡非常現代化,充斥著霓虹燈和性商店,這增加了場景設計上的困難。

Anne Seibel表示為了尋找合適地點,她親自走了很多小街,花了不少時間才縮小Pigalle的範圍,「我們改變了招牌和燈光,在牆上掛了一些海報,並在商店外頭增加窗簾和桌椅。」她重新改造這個區域的外觀,成功營造該有的時代氛圍。

最困難的部分:紅磨坊的建造

「最有挑戰性的是在本世紀初創造紅磨坊。」——Anne Seibel

Anne Seibel表示由於原有建築已不存在,也很少有音樂廳或劇院可以重現場景,她的任務就是要在預算內,找到一個可以設計成紅磨坊的空間,這對她來說是一項挑戰。他們環顧巴黎各地,才終於在Pigalle的紅磨坊不遠處,找到一個名為La Cigale的音樂廳。

「我試圖盡可能呈現紅磨坊的真實樣貌,為此我做了很多研究,並列出紅磨坊最引人注目的元素:木地板、景觀陽台、吊燈,還有欄杆。」而La Cigale是老劇院結構,周圍有景觀陽台。為了更真實還原紅磨坊的場景,Anne Seibel將音樂廳原本的黑地板,用油漆修飾為木質地板,並建造欄杆,增加窗簾和燈光,希望可以完整呈現觀眾對紅磨坊的印象。

「當我和Woody一起去的時候,那裡完全是空的,我想著如果他不喜歡,那我們就完蛋了......因為我們只有這一個地方。Woody和我單獨站在場地中間,我用草圖和Mood board跟他敘述拍攝想法,直到他說:『好吧,這裡可行。』所有人才都鬆了一口氣。」

「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自己當男主角,但我想沒有人會想看一個糟老頭。」

在以往作品中,常自導自演的Woody Allen,談到《午夜巴黎》時曾透露:「我原本設定這個角色是由我自己演出的,但因為年紀實在太大了,怕沒人想看,所以才換年輕帥氣的演員來主演。」他表示《午夜巴黎》可以說是對自身的投射,如劇中主角一樣,他年輕時也曾有過機會可以留在巴黎發展,但最後選擇留在美國。

「我用盡許多方法想要逃避現實,就像人們也透過看電影,短暫活在幻想裡一樣。」Woody Allen表示人們一直都在尋找逃避現實的方法,就像劇中人物一樣,以為回到黃金時代就會快樂起來,但事實上人們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。

「如果你留下,這裡就會變成你的現在,但不久後,你就會開始想像另一個時代才是黃金時代。這就是現實,無法事事順心,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不盡如人意的。」這也是電影想傳達的事情。

文字:劉家寧| 來源:filmmakersfans, AFC, questia, pushing-pixels, fastcompany | 圖片來源:angeladissectedrobbreport, projectedperspectivespushing-pixelschapter1 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