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作傳記片《賽道狂人》,改編自汽車龍頭「福特」大戰「法拉利」的真實故事,講述美國汽車設計師Carroll Shelby與英國賽車手Ken Miles兩人,如何代表「福特」汽車,在1966年的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,合作打敗對手「法拉利」。
導演James Mangold(詹姆士曼格)為本片耗費近10年的籌備,並在近1億美元成本下,堅守賽車拍攝的品質。劇組除了盡可能地以實景拍攝,深刻描繪賽車場上的速度與激情之外,亦復刻時代元素,帶領觀眾們一窺這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。
特寫鏡頭貼近駕駛座,捕捉時代氛圍及魔幻時刻
「我們不喜歡用望遠鏡頭拍特寫,
我們喜歡讓攝影機靠近一點以感受世界。」
——《賽道狂人》攝影指導 Phedon Papamichael
「我們喜歡變形鏡頭的長寬比。事實上,輕微的變形扭曲可以加強賽車外觀,並讓所有事物都變得更迷人,也更能傳遞時代氛圍。」攝影指導Phedon Papamichael解釋,在觀看當年的16mm賽車紀錄片後,他決定與器材公司Panavision合作,改良早期出產的變形鏡頭,使之能裝在現今的攝影機上。
透過攝影機ARRI Alexa LF對低光源的敏感度,以及Panavision變形鏡頭所帶來的長寬比,Papamichael得以大量採用自然光拍攝,以該廠牌的 C系列鏡頭,捕捉具有顆粒感、變形感及眩光等特徵,復刻常見於60、70年代的影像美學,他說:「你的電影不會因為沒有風格強烈的燈光設計,就失去所謂的電影感。」
貼近駕駛的廣角特寫鏡頭
為了加強賽車過程的速度感,並使觀眾更貼近角色狀態,Papamichael選擇以廣角特寫鏡頭,近距離拍攝演員Christian Bale的賽車過程,既能凸顯周遭景象的快速變換,也可看見Bale的完整表演,他說:「我們的主要視覺目標,是令觀眾踏入這個地獄般的死亡陷阱——裝載燃料、時速200公里的金屬小盒子。」
此外,演員Christian Bale的賽車,其實是以特殊汽車裝置Frankenstein拖行,並由裝置車艙裡的特技車手駕駛,讓6台攝影機能同時裝在該裝置的支架上拍攝,實際捕捉車輛隨著速度左右搖晃的狀態,Papamichael強調:「我們試圖加速到演員臉頰真的會晃動的速度,那種整個身體都在震動的模樣,沒辦法在片場造假。」
拍出自然光的美麗景致
「我們接受無法控制所有光源的事實之後,影像成果依舊非常美妙。」Papamichael表示,透過採用自然光拍攝,劇組除了在莫哈韋沙漠,捕捉到絕美的太陽光芒之外,片中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拍攝的魔幻時刻場景,更令他們必須在20分鐘內,反覆調整演員正面的光源亮度、位置,從中保留背景餘暉的柔和美。
► 延伸閱讀: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回到七零年代洛杉磯,重現片場歷史與風光
實際打造歷史建築跟車輛,特技、特效注重真實感
「這真的是一部預算非常難低於3億美元的電影。」
——《賽道狂人》藝術指導 François Audouy
為了還原美、法兩地1960年代的賽車道,藝術指導François Audouy選擇在天氣較穩定的南加州跟喬治亞州,實際建造經典賽道設施,包括三層樓高的觀眾看台、500英尺長的水泥圍欄等,並確保周遭環境能隨片中賽車時間而變化。另外,像是福特汽車工廠、總部辦公室等,也都是經過精細的歷史考究後,實景搭建而成。
其中,片中的大量經典賽車,亦是由美術團隊一手打造。除了福特工廠裡的21輛Ford Falcon是直接購買而來之外,賽車場上的30多輛汽車,皆是由Audouy向汽車大廠借來現今車款後,以廢棄輪胎、零件等改裝成60年代外觀,使原價上千萬的賽車,能以每台成本約10萬美元的道具車呈現。
「我必須跟已經做過大量研究的藝術指導François Audouy密切合作。」
——《賽道狂人》視覺特效總監 Olivier Dumont
視覺特效總監Olivier Dumont表示,本片在維持真實性的前提之下,團隊必須確保合成物件能與美術團隊的要求一致,像是賽道兩旁的棕櫚樹、觀眾看臺等,都是以實景為基礎擴充而成,而看臺座位數量及CG觀眾的狀態,更會隨時代或時間的變化而改,令他與團隊要再三確認大量細節。
此外,團隊也需打造以假亂真的賽車場面。例如,片中的摔車鏡頭,其實是由一座移動式發射塔,拋射一輛空殼汽車到300英尺高後,再加上塵土、零件爆炸等效果;大雨賽車鏡頭,則是為求拍攝速度及安全性,捨棄原本的灑水器後,於後製階段合成雨水,Dumont補充:「而且實際拍攝的雨水速度看起來會有點奇怪。」
► 延伸閱讀:影史經典飛車鏡頭:《黑暗騎士》《玩命關頭7》等驚險特技怎麼拍
錄製傳奇跑車的聲音,音效與配樂加強賽車張力
「這些車子對導演來說也是人物,它們都有自己的性格。」
——《賽道狂人》音效編輯總監 Donald Sylvester
「任何從事聲音工作的人,都很習慣處理汽車的聲音。」音效編輯總監Donald Sylvester表示,當初他讀到劇本的時候,就已經對這些汽車的聲音有所想像,但為了再現當今僅存11輛的福特GT40的聲音,團隊特地跟跑車收藏家取得聯繫,實際錄製GT40駕駛時的引擎聲、換檔聲和輪胎摩擦聲等。
聲音設計師David Giammarco強調,本片聲音編輯最困難的挑戰,就是讓觀眾可以感受到賽車過程的力量跟強度,但又不至於形成壓迫感:「我們希望聲音能在音效、音樂與對話之間取得平衡,避免整部電影太吵或太大聲。」
「我們在賽車比賽的配樂裡加入很多『音速』元素,
但這些東西不完全跟整部片的主題有關。」
——《賽道狂人》配樂師 Buck Sanders
受到作曲家Lalo Schifrin跟Henry Mancini的影響,配樂師Buck Sanders利用源於1960年代的吉他Fuzz效果器,結合電子琴、電吉他、銅管樂器及打擊樂器等,打造充滿活力的復古風格。其中,樂曲〈7000 RPM〉更加入電貝斯、哈蒙德B3風琴等,營造獨特的空靈感:「我們多少有向那些我喜愛的作品致敬。」
「我不認為我們曾經有過這麼棒的混音效果。」配樂師Marco Beltrami解釋,本片混音師Paul Massey跟Tyson Lozensky,成功掌握配樂及引擎音效的協調性,讓兩者在賽車片段裡相輔相成:「我們有超過五個月的時間思考,這些聲音該如何替影像帶來最好的加分作用。」
► 延伸閱讀:擬音不是全部!金獎團隊奇奕果創辦人蔣震道談音效設計
「我們竭盡全力讓自己感覺這一切都是100%真實。」
——《賽道狂人》導演 James Mangold
隨著二十世紀福斯遭到迪士尼併購,《賽道狂人》成為該電影公司的最後一部作品,導演James Mangold不禁擔心,這種原創、中高成本的成人向電影,將會在未來逐漸消失殆盡,但演員Christian Bale認為:「只有這種製作規模,才有辦法造就這類電影。」並強調拍片過程的未知跟意外,才能激發電影的爆發力。
《賽道狂人》幕後花絮: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moviemaker, premiumbeat, variety, filmschoolreject, nofilmschool, architecturaldigest, goldderby, thewaltdisneycompany, hollywoodreporter, vfxvoice, beforesandafters, deadline, filmmusicmag, spectrumnews1|圖片來源:architecturaldigest, beforesandafters, geofilms, imdb, premiumbeat, 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