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自然恐怖片《女巫》,講述17世紀「塞勒姆審巫案」前夕,美國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家庭,因故遷居到荒野森林旁後,開始遭遇詭異的超自然事件,讓主角Thomasin不僅受到雙親指控是「女巫」的化身,一家人的信仰也因此逐漸崩解,陷入彼此相互猜疑的噩夢。
儘管《女巫》是導演Robert Eggers的首部劇情長片,但他與團隊出色的美學觀點,以及對自然、恐怖元素的精準掌握,完美營造令人戰慄的壓抑氛圍,讓本片不僅曾於日舞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獎,更受到恐怖作家Stephen King(史蒂芬金)等人推崇備至。
建立逼真的新英格蘭世界,演員重拾歷史生活感
「我們必須回到過去的世界,才能開始相信女巫的存在。」
──《女巫》導演 Robert Eggers
導演Robert Eggers曾任藝術指導、服裝設計等職位,於劇場界、電視圈打滾多年,但夢想成為導演的他,決定以畫家Goya(哥雅)的名畫《Witches' Sabbath》為發想,創作與童年陰影有關的「女巫」題材,並親自研究早期新英格蘭文化,耗費4年時間撰寫劇本,打造傳遞女權主義思想的駭人故事。
透過與藝術指導Craig Lathrop的合作,兩人實地走訪美國麻州偏遠地區,並研究新英格蘭的古老房屋結構圖,發現當時的建築材料多以木頭、泥土和糞便為主,使得整部電影的色彩,必須設定為灰暗色調,而Eggers亦開始觀摩荷蘭、法國17世紀的繪畫,以便想像新英格貧窮人家的生活情況。
善用技巧指導年輕演員
為呈現真實可信的電影世界,Eggers決定以相對私密的觀點,塑造宛若自身童年記憶的17世紀英格蘭,也因此,他除令劇組採用真實建築及全手工家俱,打造充滿日常感的片場之外,也試圖引導演員們融入當地生活,讓演員Anya Taylor-Joy讚賞:「在這個完美世界裡,我們真的可以徹底成為那些角色。」
另外,由於Eggers過去曾多次演出莎劇,擅長口白訓練,因此能夠引導少年演員Harvey Scrimshaw以及幼年雙胞胎演員,說出片中較為生澀、複雜的古老用語,而Eggers亦透過設計精準的指定動作,讓年輕演員們不必完全理解故事內容,即可做出符合情節的詭異舉止,藉以保護其身心發展。
► 延伸閱讀:「厲陰宅宇宙」最黑暗篇章──《鬼修女》重現哥德式恐怖美學
善用幽閉景框比例,捕捉自然光環境的寫實面貌
「當我看見劇本裡出現非常有感的畫面時,
我就會把它拆解成可以被攝影鏡頭拍出來的狀態。」
──《女巫》攝影指導 Jarin Blaschke
「這個比例是一種『永恆』的象徵,而且非常吸引人。」攝影指導Jarin Blaschke解釋,原本導演Robert Eggers想以1:1.33的景框比例拍攝,但他讀過劇本之後,卻建議改用1:1.66拍攝,令畫面既能呈現古典繪畫的比例,又可容納更多的影像空間,增添影像的幽閉感。
全片主要是以自然光拍攝而成,劇組特別選在春天的加拿大安大略省,以當地季節性的毛毛雨及陰天景象,透過數位攝影機Alexa Plus和Cooke鏡頭,捕捉室外的灰濛狀態,並輔以蜂蠟蠟燭,點綴陰暗的室內空間,Blaschke表示:「這樣子的燈光設置,能夠讓我不必考量燈光效果,只需盡可能地捕捉真實。」。
低對比影像的陰鬱美學
在考量真實感和自然光等因素後,Blaschke決定避免拍攝強光,並利用曝光不足的特性,降低畫面的明暗對比度,藉以維持陰森氣氛。他解釋,若將色調範圍的數值分作1-10,一般白人皮膚在日光下的量值通常為6,但本片只有呈現5或4.5,使觀眾在視覺上便能感受到壓抑情緒。
此外,Blaschke非常強調影像的深度,透過長時間穩定的前後移動,以及拍攝超自然現象時,將影格速率從正常的24調為27等手法,他試圖營造視覺上的不自然,令觀眾感到不安;然而,大多評論卻都只有注意到本片定鏡的運用,令Blaschke有些哭笑不得,並說:「或許我們的攝影機運動,已經化於無形之中。」
► 延伸閱讀:《真寵》打破宮廷劇傳統,魚眼鏡頭捕捉現代感場景、服裝
重現真實的清教徒生活,服裝、配樂強化陰森氛圍
「在沒有照片的時代裡,盡可能地找到能夠相互參考的資料,
並依此制定造型樣式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。」
──《女巫》服裝設計 Linda Muir
根據歷史服裝專書《Patterns of Fashion》,服裝設計Linda Muir發現,當時英國移民的穿著,多半是以羊毛、亞麻等質料製成。於是,她手繪設計草圖,親自尋購材料,待導演同意之後,才將服裝製作完成,再以染色、打磨等方式進行仿舊(aging techniques),使其外觀擁有更多的日常生活痕跡。
「類型電影會影響電影的潛在色調。」Muir解釋,原本她誤以為清教徒的穿著只有黑、白兩色,但經導演Robert Eggers提點後,她才得知當時早已盛行利用植物染料,製作不同顏色的羊毛布;因此,她除利用顏色來表現人物特性之外,亦考量本片類型,刻意選擇色澤相對柔和的染料,使整體色彩偏向灰色調。
例如,女主角Thomasin(Anya Taylor-Joy飾演)的粉紅色羊毛衣裳,即是參考茜草根或地衣製成的天然染料顏色,藉以呈現她青春期無憂無慮的生活,但也同時預告故事後段,她將逐漸改變的心態,Muir說:「在某些情況下,粉紅色成熟之後,就會變成紅色。」
流露超自然力量的恐怖配樂
一開始,導演Eggers其實不想要有任何配樂,但經配樂師Mark Korven建議後,兩人決定參考名曲〈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〉,希望透過不和諧、無旋律的樂曲,加強超自然力量的威脅性,而Korven也坦承:「這部電影的配樂,其實就是扮演女巫或撒旦的角色。」
Korven解釋,片中配樂主要是以瑞典有鍵提琴Nyckelharpa、波羅的海古弦琴Jouhikko、歐洲手搖琴等,中世紀前後的演奏樂器,以及恐怖片配樂常用樂器Waterphone(水琴),透過即興演奏的方式譜曲而成。
其中,極其駭人的配樂曲目〈Witch's Coven〉,更是參考真實的黑魔法頌歌後,在詭異、黑暗的空間裡,利用合唱團和廉價大提琴創作而成,Korven表示:「這首歌真的有點把我們的錄音師給嚇壞了!」
「如果你想讓觀眾注意到人物的內心世界,那就加強配樂。
若是要注意人物的外在環境,那就加強聲音。」
──《女巫》配樂師 Mark Korven
► 延伸閱讀:《我們》以服裝打造全新駭人形象,剪接、配樂深化驚悚氛圍
2019年坎城影展,導演Robert Eggers再次與《女巫》製作團隊合作,推出哥德式恐怖新作《The Lighthouse》(暫譯《燈塔》),其不僅以場刊分數4.25的高分,再次博得眾人矚目,更於賽外的坎城導演雙週影展,榮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,令人期待。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bloodydisgusting, emertainmentmonthly, theverge, format, indiewire, variety, brightlightsfilm, filmmusicmag, thesoundarchitect, comingsoon, independent, moviemaker,|圖片來源:brightlightsfilm, filmcomment, imdb, yellowbarrel, space, the2shot, timemagaz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