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前製 / 編劇 / 導演

《聖鹿之死》以飽滿色彩與運鏡,創造詭譎壓抑的電影氛圍

DCFS編輯部

2018/08/11

希臘導演Yorgos Lanthimos(尤格藍西莫)的作品,向來風格奇幻幽默、怪誕壓抑,並以首部英語發音電影《單身動物園》打開大眾知名度。2017年,他再度以《聖鹿之死》(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)驚艷影壇,融合超自然、驚悚元素,讓觀眾直呼坐立難安,並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。

《聖鹿之死》劇情圍繞在一名少年Martin,對外科醫生Steven進行「以牙還牙」的報復行動。題材雖環繞惡意復仇,全片氛圍卻冷靜沉著,角色們機械似的談吐、種種荒誕行為,加上「窺伺」般的鏡頭運動,創造出詭譎的電影氛圍。

慎重選用底片拍攝——無可取代的膠卷質感

「底片經常帶來意想不到的美感。」——導演Yorgos Lanthimos

小心翼翼對待充滿溫度的膠卷影像

「數位攝影對我來說,畫面太過乾淨冷清。」導演Yorgos Kanthimos曾表示,進行數位拍攝,為了達到理想畫面,必須仔細微調每一項數值,最後成像的質感較為單薄,難以打造如底片產生的不同氛圍。

另外,導演表示,除了底片本身展現的獨特效果外,劇組人員對底片的態度,也會比數位攝影謹慎許多。「大家會放亮眼睛,注意周圍是否有可用素材。」正因為底片攝影機不像數位,可以一直持續運作,所以劇組非常珍視每次開機時刻。

敏銳捕捉光線,善於包容多變光源

全片主要使用Kodak Vision3 500T/ 5219拍攝,而這也是攝影指導Thimios Bakatakis最愛用的底片之一;倘若碰到光源強烈的戶外場景時,則改用Kodak Vision3 200T/5213

Bakatakis表示,500T/5219能敏銳捕捉影像,就算鏡頭從自然陽光移向室內人工打光,底片也有很大的光線包容性。他也認為,兩款底片交互使用,能呈現更完美的色調及彩度。

底片VS. 數位,處理光的數值差異

導演Lanthimos希望,全片盡可能使用自然光,按照情況,再利用燈具稍微補足光線。他認為,用底片拍攝人工打光的場景,是比較保險的辦法。「就算曝光數值錯誤,底片還是能將畫面處理得很美。但對數位攝影來說,錯誤的曝光怎樣都不會好看。」

在拍攝夜戲時,攝影指導Bakatakis會將曝光值調高兩階,使顆粒感更加粗糙明顯。回到白天的拍攝現場時,則會刻意調低曝光,讓影像的對比與飽和度稍微下降。如此微調,便能稍稍拉開日夜間的差異,創造迥異的影像效果。

鏡頭作為第三者存在——靜靜地窺視整齣悲劇

「我喜歡創造讓觀眾感到一點點不舒服,

卻還是很享受其中的電影氛圍。」——導演Yorgos Lanthimos

攝影鏡頭擔任疏離、不安的視角

在《聖鹿之死》中,有許多特殊的鏡頭角度,例如以俯角或仰角,跟隨並觀察不同角色。為此,攝影指導Thimios Bakatakis選用Panavision Ultra SpeedZeiss Master Prime的超廣角定焦鏡,以10mm12mm17mm三種焦距交互使用。

另外,在特寫人物臉部時,Bakatakis會運用85mm-150mm的長焦鏡,其產生的淺景深效果,能讓觀眾更貼近角色的情緒和心理。雖然片中多半利用推軌移動攝影機及畫面,但Bakatakis表示,單純使用Optimo變焦鏡頭改變焦距,同樣能創造詭譎的影像氛圍。

盤旋在角色周圍,充滿窺視感的鏡頭運動

相較導演Lanthimos先前的作品,《聖鹿之死》還運用許多別於以往的運鏡。演員Colin Farrell(柯林法洛)提到,片中使用許多緩緩拉近的畫面、特寫時鏡頭也少與角色眼睛高度齊平。拍攝角色間的對話時,則會使用大量過肩拍攝技巧,讓盤旋在角色週遭的影像呈現,帶來「窺視」的錯覺。

導演Yorgos Lanthimos解釋,他希望攝影機能成為獨立且實際的存在。無論是角度誇張的俯仰視角、或是運用推軌,讓攝影機跟隨角色走動的片段,都將引領觀眾,以「上帝」般的視角,靜靜地觀看一切。

庫柏力克《鬼店》般的長廊運鏡

本片的開頭,外科醫生Steven與同事開完刀後,走在醫院長廊的鏡頭,而後有Steven走在學校走廊的場景。由於兩個鏡頭皆是跟拍角色,再加上左右對稱的置中構圖,讓許多人認為本片攝影,有致敬驚悚經典電影《鬼店》的意味。

Lanthimos曾在多倫多影展映後座談回答此一疑問,「畢竟醫院就是有著許多長廊,除了推軌跟拍外,其他角度較難架設。」為了貫徹鏡頭的「第三人」窺視感,以及在場景空間的考量下,Lanthimos才使用此種運鏡。

「最佳的觀影方式,就是不要去了解那部片的導演。」——導演Yorgos Lanthimos

正如同導演的作品,給人魔幻、謎樣的氛圍一樣,導演Lanthimos的執導風格,經常也是十分自由、無框架的,對演員不會下太過詳細、明確的指導棋,而是期待演員按照對劇本的感受,演繹劇中人物。

繼《聖鹿之死》後,Yorgos Lanthimos也將在今年底推出新作《真寵》,由Rachel Weisz(瑞秋懷茲)、Emma Stone(艾瑪史東)等人主演,講述十八世紀初英國安妮女王的故事。傳記歷史故事碰上Lanthimos獨特的風格,著實令人期待會擦出怎麼樣的火花。

 

推薦閱讀:

夢魘幻化為經典——《穆荷蘭大道》懷舊且革新的影像語言

打造「另類」恐怖電影——《宿怨》獨創驚駭的視覺美學

《噤界》全片對白少於一百句——「無聲」電影的赤裸殺機

 

文字:王姵蓁 來源:Kodak, TheAtlantic, Theupcoming, Channel4, Daze 圖片:IMDb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