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職人特寫 / 人物分享

時裝攝影大師Nick Knight的影像創作談:我認為「攝影」已死

DCFS編輯部

2020/08/05

英國時裝攝影大師Nick Knight,長年致力於當代時尚影像文化,與歌手Lady Gaga、Björk及知名服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等人皆有傳奇性的合作,在攝影、導演及影像設計等領域皆有建樹。

2000年網路興起之際,Knight率先成立時尚網站SHOWstudio,透過廣納影像創作人才,如攝影師、設計師與模特兒等,發揚時裝電影(Fashion Film)的創作形式,致力於開發不同媒介的影像表現手法。

文內將介紹Knight如何踏上時裝攝影之路,並在迎接網路時代後,積極應用跨媒體、數位後製及電影攝製等技術,徹底革新陳舊思維,讓「影像創作」概念成為自身的創作精神,亦使自己不再侷限於單一的攝影工作。

放棄從醫之路,思考時裝攝影本質

「攝影是興趣,也是樂趣,
它是我求學生涯裡唯一的技術專長。」

大學以前,Nick Knight原本想要成為一名醫師,但在對學科失去興趣之後,他為了替心儀的女孩拍照,於17歲時開始接觸攝影創作。幾年後,Knight畢業於伯恩茅斯藝術大學攝影系,隨即以「光頭黨」為題材發行攝影集,並開始接案拍攝歌手、演員等人的肖像照,逐漸受到時裝攝影界關注。

28歲那年,Knight與日本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合作拍攝時裝照,他發現山本的服裝作品雖然不刻意暴露模特兒的性感部位,卻能以極為美麗且詩意的設計手法呈現性別特色,讓人看見到純粹的身體之美,而山本也指示Knight:「讓我看見我的想像。」促使他更深層地思考時裝攝影的本質。

嘗試挑戰「美麗」的定義

「我的目標一直是要突破美麗跟不美麗的界線。」Knight表示,由於他對「美」沒有個人定義,因此總是非常渴望顛覆主流媒體推崇的美感。例如,1990年代Knight為模特兒Sophie Dahl拍攝的作品,即是打破苗條身形代表美麗的既定印象,使豐腴身材也能夠展現獨到的美感。

勇於打破「攝影」的成見

「攝影師不是沒有感覺、沒有觀點的機器,他們是一群說故事的人。」Knight解釋,大多數人都期望攝影能夠呈現真實,但他認為攝影應該帶領我們接觸平常無法體驗的情感,令攝影師能夠在決定鏡頭、燈光等變因時,展現自己的所思所想。因此,當影像修圖、合成等技術出現時,Knight反而對攝影有更多的想像,並樂於接受電腦科技所帶來的改變。

►延伸閱讀:GUCCI御用攝影師拍廣告,以電影為靈感捕捉時裝魅力

成為影像創作者,推廣時裝電影發展

「我認為人們有越來越多方式表達自我,包括透過各種媒介。
這無疑是數位時代帶來的解放。」

「我認為『攝影』已經死了。」Nick Knight表示,隨著數位攝影及網路時代來臨,現在不論是相機、手機或攝影機等,皆能為大眾輕易取得與拍攝,而且有越來越多非平面的視覺呈現方式,例如互動展覽、3D列印雕塑等,都令他更傾向於稱自己為「影像創作者」,而不是狹義的「攝影師」。

此外,Knight認為:「網際網絡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媒體。」他除了時常在社群網站(IG @nick_knight)分享自己的作品之外,亦持續關注全球文化與年輕世代的流行趨勢,展現追求時尚的精神。而他也認為,影像作品與其在畫廊展出,不如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因為與普羅大眾進行「溝通」,才是影像創作者的使命。

類似插畫的攝影美學

Knight的時裝攝影作品時常被評為具有時裝插畫(Fashion Illustration)風格,但他解釋:「插畫跟攝影的目標雖然相同,但創作方法完全相反。」並補充道,插畫家的繪畫過程是從空白的畫布開始,但攝影師的拍攝過程是從去除多餘的物件開始,所以當他從時裝插畫的影像語言思考時,他反而能更精準地篩選配件,使畫面更顯俐落、純粹。

時裝電影的創作思維

對Knight而言,靜態攝影與電影攝製的打光觀念相當雷同,而且聲音跟影像的結合有助於描繪抽象情感,因此早在90年代初時,他就曾想以VHS錄影帶形式推廣時裝電影,並認為時裝電影無需過多的敘事內容,創作者只要視情況控制片長,就可以讓觀眾在有限時間內接受到豐沛的情感能量。

►延伸閱讀: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攝影師的反骨精神,關係於「腦內革命」的成果

似畫非畫的玫瑰攝影,嘗試iPhone拍攝與AI修圖

「我完全不想要模仿舊畫作。
靠近一點觀察,你會發現這些影像屬於未來。」

2020年7月,Nick Knight舉辦其玫瑰攝影展覽《Roses From My Garden》,他不僅前後耗費3年時間,深入研究玫瑰品種、17世紀玫瑰畫作等知識,也親自挑選玫瑰擺拍,透過自然光跟iPhone拍攝,細膩捕捉畫面裡的每一朵玫瑰。

拍攝後,Knight更以AI修圖軟體Topaz Labs銳化玫瑰外觀、增加像素大小與解析度,及減少2%的洋紅色比例等,呈現帶有少許銅綠色的非寫實色彩,打造似畫非畫的影像質感,他描述:「這就像安詳悲傷的維多利亞詩歌:『所有的玫瑰都綻放,然後凋零。』」

►延伸閱讀:百名裸女攝影,Nadia Lee Cohen宛如60年代電影場景的鏡頭故事

「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是一個非凡的物種,
使得我們有能力對作品繼續創新。」

雖然Nick Knight不斷鼓勵以科技創作影像,但也有不少人非常抗拒此觀念,深怕AI技術將破壞影像創作的本質。對此,Knight表示:「從我開始構思畫面到完成拍攝,我在過程裡的每一步都會與它交流、將它改變,讓我的想法跟信念能夠付諸實踐。」並認為應視AI技術為人們創新的動力,藉此持續開拓新奇事物。

文字:邱昶維|來源:theartssociety, designboom, theweek, anothermag, independent, businessoffashion, showstudio, vice, scmp, lectureinprogress|圖片來源:nickknight, anneofcarversville, pinterest, showstudio, thefashionspot, thinglink

 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