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DC / TALKS專欄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攝影師的反骨精神,關係於「腦內革命」的成果

DCFS編輯部

2018/04/12

 TALKS:楊川宏 PICTURE:楊川宏 攝影作品 EDIT0R:劉家寧

「不停思考、嘗試創新,這是攝影師必須具備的『反骨』精神。」

接續上輯《透過不同的介質轉換,呈現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》的文末,楊川宏老師談到,光線的變化性之龐大,而關於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,也還有許多例子可以分享。

但其實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,即奠基於攝影師腦內的「思考過程」,必須不厭其煩地嘗試、創新,才能呈現最終的成果。川宏老師建議攝影師應多看大師的作品,並從中逐漸轉化為個人風格。他提起一位影響他很深的攝影大師——Irving Penn,並與我們分享他的靜物攝影集《Still life》,告訴我們他創作時的靈感來源。

「我從沒見過,有人可以把煙蒂拍得這麼美。」

Photographing a cake can be art.」為Irving Penn的名言,在這位攝影大師的眼中,所有東西都脫離了既定印象,轉化成符號,即使是平凡無奇的東西,也能拍得像是藝術作品一樣,這也是川宏佩服他的原因之一。

川宏表示,自己拍商品的概念源自於他,時常從看似不起眼的日常中尋找靈感,搭配其他道具,賦予物件全新生命,使其變為獨特的美麗影像。(圖為Irving Penn的著名作品 Cigarettes)

而關於光質的「玩法」,川宏表示,也有許多創意可以發揮。除了運用不同介質和器具,改變光質的呈現外,有時利用現場環境,改變拍攝方式,也能營造出不同氛圍。如「繞射」的運用,也是值得探討的主題之一。

光線與背景間的關係——「繞射」的秘密

「閃燈只是光源,發光體可能是別的物體。」

除了光源與被攝體之外,背景也會影響拍攝過程。而透過背景反射光源形成的「繞射」,則為平面攝影中很常使用的方式之一,「跳燈」的使用也包含其中。川宏表示,關於繞射的運用,最重要的是如何控制背景階調,營造整體氛圍。背景若深,可能就需要運用多燈拍攝,才能創造出影像的層次感。

他提到日本攝影師,大多喜歡用大量跳燈進行拍攝,在光源均勻的畫面裡,也要求單色調中的紋理質感。其原因可以追溯於,早期日本攝影師較常使用6x6中片幅哈蘇相機(Hasselblad),川宏表示,哈蘇相機銳利的蔡司鏡頭,其實很適合拍攝柔光,能使其富有細節又不會太過尖銳。因此,日本攝影師至今,仍時常用較為柔和的繞射光源拍攝,試圖呈現銳利鏡頭中的細緻階調。

結合銳利鏡頭,在柔光裡找細節的攝影師

早期台灣也承襲了日本的攝影風格,川宏說,他印象最深的,是以前在攝影師吳洪銘老師那裡打工時,學到的絕招——「運用保麗龍版的反射光源創造影像層次」。

早期日本攝影師會用很多燈打保麗龍板,使光線反射回被攝體上,減緩光線直射的銳利度,進而形成大面柔光。而吳老師為了營造出由強漸弱的光線,在打保麗龍板時,會逐步調整光的大小,一步一步進行拍攝,運用跳燈慢慢跳出光線的轉折,製造出畫面的細膩階調與層次。川宏稱吳老師是位「在柔光裡找細節」的攝影師,看他拍照則是一種享受。

用光線作畫,「刷」出細緻作品

除了透過背景變化來控制光質外,改變攝影方式,也是一種方法。川宏表示,在拍攝時尚雜誌時,可以發揮創意的空間比較大,也更有趣。

川宏提到,有次在拍攝雜誌內衣模特時,為了防止相機上的閃燈直射,會使白色緞面布的背景過曝,他改用「長時間曝光」的方式,人物不動,僅運用手電筒控制「光的軌跡」,慢慢「刷」出自己想要的光線範圍。經過不斷地嘗試、調整後,最後呈現極具光影變化,且富有層次感的影像畫面,提升整體氛圍與質感。

(長時間曝光 (Long exposure photography),是一種將快門長時間開啟的攝影方式,可以捕捉光線或水流動的軌跡,常用於夜間攝影、光跡攝影、水景攝影及天文攝影等。)

單燈攝影,顯影於腦內的「預先成像」

「攝影師要先在腦內想像出最後成果,才能精準呈現想要的畫面。」

「攝影師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」川宏說,除了隨機創作之外,有時,攝影是需先將「最終成像」在腦海裡顯現,才能進行創作的。與拍攝內衣模特時,多方嘗試的案例不同,川宏與我們分享,拍攝Johnnie Walker VIP Room時,於腦內事先想像的創作經歷。

在拍攝VIP Room時,由於空間限制上的問題,川宏僅以一支「機頂閃燈」拍攝全部場景。他採用「多重曝光」的原理,事先在腦內構思畫面中的亮位,固定相機位置後,再請助理拿著閃燈去指定地點,一張一張進行獨立拍攝。最後再後製將影像全部相「疊」,把要的部分「刷」出來,如同作畫一樣,一筆一筆描繪出心中的畫面。

「攝影其實就是一場『腦內革命』,唯有持續創新才能不斷進步。」

「助理要有攝影師的思考模式。」雖然川宏現今已成為獨當一面的攝影師,但他表示,在當助理時,熟悉工作流程與器材操作之餘,也要懂得站在攝影師的立場思考,推測老闆下一步動作,並從這些細節中,逐漸堆疊個人風格,這其實就是「腦內革命」的過程。

「想要成為一名攝影師,最重要的條件在於『永遠不要安逸於現狀』。」川宏表示,攝影是不停嘗試、創新的過程,需要不斷累積經驗、從中學習,才能有所體悟。他說,在拍照的當下,應多嘗試不同風格,多思考各類型的拍攝方式,持續創新、維持作品的多樣性,這就是從事攝影工作,該要有的基本態度,因為攝影本身就是一條「反骨之路」。

更多推薦閱讀: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談肖像攝影:畫面是來自攝影「關係」的成果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從燈管開始淺談,平面攝影中的閃燈秘密

DC TALKS專欄|楊川宏——透過不同的介質轉換,呈現光質間的「灰色地帶」

圖片來源:takaishiigallery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