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短片/動畫/廣告MV

波士頓動力公司開發機器人逆襲?特效團隊揭幕後惡搞過程

DCFS編輯部

2019/08/01

近期,Boston Dynamics(波士頓動力)機器人的開發進度受到許多人關注,今年 6 月一支測試影片釋出,只見機器人在工作人員的阻礙下,接受噴辣椒水、鞭笞、槍擊的凌遲考驗,並完成搬箱子的任務,可沒想到,機器人最後竟向人類反擊,讓觀眾譁然瘋傳。

原來,這支影片出自美國洛杉磯後期工作室 Corridor Digital,只要仔細看影片右下角的浮水印「Bosstown Dynamics」,就能發現這其實是惡搞 Boston Dynamics 的測試影片。該影片成功引起熱議,使得不少網友討論是否該給予機器人人道待遇,但更令人好奇的是,究竟 Corridor Digital 是如何打造如此真實的錯覺?

從後製起家,Corridor Digital 結合流行文化做惡搞影片

「我們沒有一系列角色,但仍有人們喜愛的角色,

這是一種共同的經驗、人們喜愛與認識的人物與全新酷炫的史詩、電影及視效體驗。」

—— Corridor Digital 創辦人 Niko Pueringer

最初,Corridor Digital 創辦人 Sam Gorski Niko Pueringer,只是兩個朋友一起拍片,之後開始因興趣而成立後期工作室。從攝影器材與硬體設備的提升,到後製技術的雕琢,他們堅守電影質感,創造出多部熱門影片,Pueringer 表示:「製作過程,一直有許多東西要學習、改進與釐清,我們只是堅持下去,每一年累積的知識與技能,都在我們的堅持下更加精緻化。」

他們以流行文化發想創意,從 90 年代熱門科幻動作片,一直到當今深受普羅大眾喜愛的電玩遊戲,皆是他們的題材靈感來源,而他們也以略浮誇的模仿與精緻特效,真人重現遊戲槍戰畫面,或打造電玩遊戲 Minecraft 的立體像素世界,埋下許多遊戲、電影梗與笑料在其中,製造許多爆紅影片(Viral video)。

「當你給某人看新潮或有大量特效的影片時,這需要是值得他們花時間觀賞的東西,而且也是自己看過後,會認為『哈!我的朋友會喜歡這個,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興趣,這可以應用在其他興趣上。』」Pueringer 表示,他們真的是一邊享受樂趣,一邊製作影片。

仿造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測試影片,反撲人類引熱議

「我們的整個想法,就是確實地數位重建真實場景中的所有事物。」

——Boston Dynamics: New Robots Now Fight Back特效師 Wren

自從 Corridor Digital 上傳波士頓動力機器人逆襲影片後,他們也公開分享其幕後血淚歷程。在拍攝階段,由扮演機器人的演員穿上 Xsens 品牌的動態捕捉衣(Mo-cap suit),讓其他演員能與機器人更加擬真地互動,同時紀錄機器人的動作數據,若是單純只有機器人的鏡頭,則拍空景即可。

後製特效分成創造機器人、CGI 與場景合成。由特效師 Clint 仿造波士頓動力機器人,透過 3D 建模軟體 Camera 4D 建立 3D 角色,打造高硬度碳纖維材質的光滑質感,並與演員動作綁定,模擬現場光源及開槍火光,細緻呈現機器人的反光與陰影,使 CGI 更加融入實際環境中,此外,Clint 亦表示:「我想讓物體看起來髒髒的,因為他被施虐,所以身上要有髒髒的紋路。」

接著,再由特效師 Wren 將場景中不需要的物件清除掉,他們透過數位建模,模擬真實場景中相機與機器人位置,並透過 HDRI 記錄的現場環境光,在數位中重現光源。而在還原場景與剔除不要的物件時,他們更學到寶貴一課,那就是千萬不要讓需去除物件(穿Mo-cap suit 的機器人演員),與欲保留物件(其他真人演員)互相交疊,因為兩者身形不一定完全一樣,必須用其他畫面填補漏洞。

此外,為了打造開槍火光的鏡頭,劇組於拍攝時先實際以閃光燈模擬,再參考 Cinema 4D 的模擬光源,製造出機器人身後一閃而過的強烈影子。

波士頓動力機器人逆襲影片幕後製作:

原鏡頭與特效對照:

繼續玩特效創意,同時也分享幕後製作過程

 

「我們會持續分享很多的知識與經驗,這些也是觀眾想看到的,

不論是教學或展示一些我們必須解決的戲劇性問題。」

——Corridor Digital 創辦人 Niko Pueringer

Corridor Digital 影片裡,經常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遊戲、電影或時事,比如俠盜獵車手(GTA)、Minecraft、世界末日生存(Last Day on Earth: Survival)、絕地求生(PUBG)、《捍衛任務》、《玩命關頭》等,以逗趣情節真人重現,並大玩創意特效。

除了創作逗趣影片外,他們同時也將幕後製作搬到觀眾眼前,從前製時道具採買、美術陳設,到拍攝時使用的器材設備,以及後製上需要克服的問題與真實感追求,Corridor Digital 皆不吝於分享給觀眾。

Pueringer表示: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像開採黃金,但你也會採收到鋅或銅。」未來,Corridor Digital 團隊仍會持續以低預算製作,呈現具電影質感的作品,並將更多高技術、高成本硬體門檻要求的特效,展示在觀眾面前,既提供觀影樂趣,也讓大眾更能深入了解特效製作的神秘面紗。

文字:林君樺|來源:corridor digital, newmediarockstars, entrepreneur|圖片來源:The Verge, newmediarockstars, corridor digital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