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是戰爭電影、間諜驚悚或科幻史詩,驚心動魄的爆炸場面,一直是構成電影世界的重要元素;而在各式各樣的爆破場景幕後,拍攝安全、製作預算與創意實踐,向來也是主創人員必須平衡的課題。
本文將分享「實景爆破」、「微縮模型」及「電腦特效」三種好萊塢常用的爆破拍攝手法,並一窺《黑暗騎士》、《金牌特務》等電影幕後,劇組如何打造這些經典爆炸場景。
走進爆炸現場,捕捉無可比擬的臨場震撼
「讓演員身處爆炸現場,你會得到與使用綠幕截然不同的反應。」
——《全面啟動》特效總監 Chris Corbould
拍攝爆破場面最直觀的方式,就是引爆真實規模的場景,實際捕捉強烈爆炸所帶來的臨場震撼。但因為實景爆破的代價通常相對高昂,同時具有較高的危險性,因此專業的爆破團隊、事前的縝密規劃,都是確保拍攝成果、人員安全不可或缺的要角。
《黑暗騎士》小丑引爆醫院之謎
以追求實拍聞名的導演Christopher Nolan,為拍攝《黑暗騎士》小丑引爆醫院的橋段,竟實際炸毀一幢廢棄醫院大樓。由於爆破大樓的機會只有一次,劇組在正式拍攝前,甚至替此場景製作模擬動畫,並與飾演小丑的Heath Ledger進行過無數次現場排演。
網路上盛傳片中爆炸間的短暫停頓,乃是劇組失誤所導致的意外,憑藉Heath Ledger神來一筆的即興演出,才挽救這個差點失敗的橋段。
然而從模擬動畫、導演訪談等幕後資料,都能看見該停頓原本就在規劃之內,可見有關失誤的傳言並不正確。但無可否認的是,正是Heath Ledger的精湛表演,才讓這一幕成為影迷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。
《全面啟動》夢境般的實景爆破
同樣由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《全面啟動》中,Leonardo DiCaprio和Ellen Page身處巴黎街頭的小酒館,周遭的建築和街道逐次爆開,碎裂的物件如失重般懸浮於半空。讓人難以置信的是,這樣超現實的夢境場景,竟也是透過實景爆破的方式完成。
與一般帶有火焰和煙霧的爆破不同,因為巴黎政府禁止劇組使用炸藥,特效總監Chris Corbould改以高壓氮氣,引發街道上的一系列爆炸。空氣砲的噴射方向經過嚴密計算,並經由電腦後製增強、添加碎片(例如:用於實際拍攝太過危險的玻璃瓶),在確保演員安全的前提下,實現這個不可思議的爆破場面。
►延伸閱讀:《黑暗騎士》混淆善惡界線,奠基於「現實」的暗黑英雄世界
引爆微縮模型,兼顧拍片預算與真實性
「當你面對水、火等元素,讓它在物理上真實發生,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。」
——《V怪客》模型製作總監 José Granell
當爆炸必須發生在虛構空間(例如太空戰艦)或不允許實際爆破的場所(例如地標建築),而等比大型佈景的造價又太過昂貴時,好萊塢便經常利用微縮模型,拍攝電影裡的爆炸場景。精心打造的模型不僅能以假亂真,也更容易與綠幕等特效技術相互搭配,是兼顧拍片預算與真實性的好選擇。
《ID4星際終結者》外星力量炸裂美國白宮
1996年的科幻大片《ID4星際終結者》中,巨大的外星飛船發射強烈光束,一瞬間便將美國白宮給炸得粉碎。考量當時的電腦特效技術尚未成熟,導演Roland Emmerich選擇微縮模型和高幀率攝影,創建這個震攝人心的爆炸場景。
特效總監Bob Hurrie率領特效團隊,以1:24的比例手工打造4公尺長、1.5公尺高的白宮石膏模型。由於規模大小的差距,微縮模型會比真實建物燃燒得更快,因此劇組共架設9架不同幀率的攝影機,將實際拍攝時短短1秒的爆炸,轉換為電影裡長達8秒的精彩鏡頭。
《V怪客》炸彈客摧毀英國議會、大笨鐘
反烏托邦驚悚經典《V怪客》,藉由炸毀英國的議會大廈與大笨鐘,宣示人民革命起義的時刻已然到來。為獲得建築爆破的有機性和真實感,並與夜空背景施放的煙火相互呼應,劇組決定使用1:7的微縮模型,結合綠幕特效進行拍攝。
模型製作總監José Granell,仔細研究大笨鐘等地標建築的結構,以準確估計爆炸發生時,它們的架構會如何崩解、碎片會如何飛散;此外,José Granell也非常注重外觀細節的重現,例如外部裝飾或建材的年代感,力求讓熟悉這些地標的觀眾們難辨真假,替影像和故事增添說服力。
►延伸閱讀:縮小版的荒涼末世——《銀翼殺手2049》以微型模型打造科幻之城
電腦特效生成,打造風格獨特的爆炸視覺
「我們面臨的挑戰,是創造一個前所未見的驚人外觀。」
——《金牌特務》BUF視覺特效總監 Geoffrey Niquet
隨著電腦特效技術的進步,劇組不僅可以電腦生成爆炸的火光與煙塵,同時也能和實景爆破、微縮模型搭配運用,藉由後製使爆破場景更富戲劇性。除了模擬現實中的爆炸,將電腦特效融合設計巧思,還能創作出各種超乎想像、別具風格的爆炸效果。
《鬥陣俱樂部》爆炸聲中崩塌的摩天樓
當〈Where Is My Mind〉的旋律隨爆炸聲響起,Edward Norton與Helena Carter手牽著手,看著窗外的摩天大樓一棟棟崩塌,如真似幻的景象,為《鬥陣俱樂部》譜出幻滅而詩意的結局。畫面中被炸毀的建築群並非實景,而是特效藝術家Richard 'Dr.' Baily,耗時14個月精心設計的電腦特效。
Richard 'Dr.' Baily以實際存在洛杉磯的多座大樓為藍本(皆為本片發行商Fox名下的產業),重新排列組合出電影裡的城市樣貌;製作過程中,Richard 'Dr.' Baily也不斷和導演進行討論,思索該用什麼方式引爆、破壞這些建築。
對此,導演David Fincher還曾半開玩笑地表示:「我那時老是在想,要是CIA正在監聽我們的手機,對這些對話究竟會作何反應。」
《金牌特務》目眩神迷的爆頭煙火秀
《金牌特務》於電影尾聲,融合昂揚的管弦樂與歌舞片元素,以節慶煙火般的外觀,在鏡頭內點燃多達216次頭部爆炸。為符合電影的喜劇調性、避免畫面太過血腥,BUF的視效團隊透過電腦特效,製作色彩繽紛的煙霧、火花、蕈狀雲,取代應該因爆破而迸發的血液腦漿。
該片段出現的人物則由真人演出,現場並未設置任何爆破裝置,臨時演員們僅是就想像中的爆炸,做出倒地身亡的動作。考慮到爆炸序列需與音樂同步,劇組多採取小組或單獨拍攝的方式,各別捕捉演員紛紛倒地的鏡頭,以便疊加、編排爆炸發生的位置和時點,呈現音樂與視覺的完美搭配。
►延伸閱讀:《羅馬》《水底情深》怎麼打造水場景?解開幕後的攝影、特效之謎
文字:蔡念栩 | 來源:Youtube(NerdSync), The Hollywood Reporter, WIRED, Thrillist, Atlas Obscura, Emanuel Levy, Seeing Stars in Hollywood, fxguide, 《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anuck: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Filth at the Movies》| 圖片來源:WhatCulture, Youtube(Dylan Kato, Movieclips, Jobbe9, Anna Maria Lopez)Vimeo(BUF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