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度搬上大銀幕的《一個巨星的誕生》,由男星Bradley Cooper(布萊德利庫柏)擔任編劇、導演及男主角,並與Lady Gaga彼此砥礪,親自演唱劇中所有歌曲,譜出一段真摯動人的影像樂章。
為掙脫歌舞片、音樂傳記電影框架,本片更藉驚人幕後製作團隊,包含:《阿甘正傳》編劇、《黑天鵝》攝影指導、《樂來越愛你》的聲音部門,以大量手持攝影拍攝,原音錄製演員及樂團演出,並透過「脈衝響應」的特殊混音手法,忠實貼近「音樂人眼、耳中的世界」,呈現真實、宏大且刻骨銘心的愛情史詩。
為翻拍劇本注入新觀點——Bradley Cooper實踐編導電影之夢
「我想實現這個想法:呈現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。」
—— 導演 Bradley Cooper
實力派男星Bradley Cooper以《一個巨星的誕生》,實現他多年來的「導演夢」。他從12歲,因David Lynch的《象人》影響,深受電影影像吸引,進入業界後,也傾心研究攝影、打光、剪輯等技巧:「我著迷於所有和電影有關的事物,不僅對表演有熱情而已。」
Bradley Cooper與另兩位編劇Eric Roth、Will Fetters,將歷經多次改編的《一個巨星的誕生》,調整為更現實的愛情故事。他說:「這兩人皆曾於生活中面臨低潮,而他們在彼此身上尋找慰藉的同時,卻又不能全然被修復。」
劇本也重塑人物的性格,女主角Ally不再嬌弱、更加強悍,Bradley Cooper說:「她認為她的聲音不被聽見,並努力想走出自己的路。」相較之下,劇情更細膩描繪男主角Jack的毒酒成癮狀況,凸顯他的脆弱。Bradley Cooper也曾有酗酒問題,因此更想反映成癮者的處境:「這不是個明亮的故事,但忠實呈現成癮者所面對的現實。」
加入創傷家庭故事線,深化「巨星殞落」過程
Bradley Cooper更依自身經歷,加重描寫Jack的家庭背景:「一個破碎的家庭,如何影響一個孩子是我很感興趣的。」其同樣沉淪酒精的父親、妒忌其才氣的兄長,皆為過往版本較少著墨的故事線,為「巨星的殞落」鋪陳。
劇中,男主角對父親與兄長的崇敬,更是源於Bradley Cooper,想緬懷因癌症過世的父親:「我一直想成為父親,故事裡有很多情節,都與他有關,讓我和他保持親密。」男女主角所共同飼養的狗,象徵兩人建立起的家庭關係,狗的名字Charlie,即為Bradley Cooper父親的本名。
捕捉音樂人眼中的世界——追求臨場感的手持攝影
「我們思考相機該如何取景,才能讓情緒張力達到最佳效果。」
——攝影指導 Matthew Libatique
導演 Bradley Cooper熱愛音樂,他曾於其偶像、重金屬樂團Metallica的演唱會上,自舞台上,觀察到台上的迷人世界:「那搖滾樂的氛圍、舞台視角的構圖,簡直令人嘆為觀止。」因此片中所定調的攝影原則,即是「真實捕捉音樂人於表演、生活時的樣貌」。
攝影指導Matthew Libatique,以Arri Alexa Mini數位相機拍攝,更經常親自下海掌鏡,以手持攝影捕捉畫面,追求接近自然的臨場感,並使用Cooke、Kowa Prominar變形鏡頭,捕捉寬廣視覺畫面。
Bradley Cooper表示:「我不在意畫面的高低點,我關心的是它從左到右的範圍。」他說,變形鏡頭能囊括舞台上的表演,例如Ally在彈琴時,畫面能同時顧及另一側的音樂人。另外,此鏡頭較易出現耀光(Flares),產生「假前景」的炫目效果,擬仿人物於舞台上看見的視覺感。
巧妙的構圖與顏色運用——反映主人翁的心境轉變
「我對如何使用顏色,表達人物正經歷的轉變,有非常具體的想法。」
——導演 Bradley Cooper
本片攝影也從畫面構圖,表現主人翁的性格與心境轉變。例如:攝影機鮮少以正臉捕捉男主角Jack,彷彿他在「躲避」鏡頭,直到Jack嘗試戒癮後,才有較多正臉鏡頭;女主角Ally則有較多極端特寫畫面,並常以較明亮的光線打光,表現出與男主角間的差異。
劇組更常以舞台、酒吧等場景的「原色光線」,例如:飽和紅光、青藍光,反映主角Jack眼中狂野而混亂的世界。自男女主角相遇時,Ally演唱著〈La Vie en Rose〉(玫瑰人生),Matthew Libatique更使用紅、藍光,調和出的洋紅(Magenta)光線,同時映襯歌曲名的色彩,也反應出Jack眼中「屬於Ally的顏色」。
劇中,都以此較濃郁的色光,表現兩人沐浴愛河、難分難捨的情份。直到劇末,Ally演唱〈I’ll Never Love Again〉時,才改採白光照亮臉部。Matthew Libatique表示,這是以肅穆並「清醒」的氛圍,呈現結尾宏大的高潮戲份。
達到「聲畫合一」——現場實錄Lady Gaga和Bradley Cooper的演唱
「我認為現場演唱,能捕捉到每一場演出的真實感。」
—— 導演 Bradley Cooper
延續導演捕捉「真實感」的想法,劇組也於Coachella、Glastonbury音樂節,以及洛杉磯等多個大型表演場地,甚至「借用」Lady Gaga的演唱會,實景拍攝演唱畫面。但與多數音樂電影相異,全片的人聲演唱及樂器演奏,多數出自「現場收音」,並由《樂來越愛你》的聲音部門,進行後期混音、剪輯,達到「聲畫合一」的效果。
避免歌曲曝光,兩位主角「清唱」上陣
不過,真實演出的一大風險,即電影中的歌曲,有被現場樂迷錄製曝光的疑慮。為此,團隊預先錄製伴奏,在音樂節拍攝時,讓Bradley Cooper及Lady Gaga僅戴耳機,聆聽配樂於現場清唱。
音樂剪輯總監Jason Ruder解釋,預錄伴奏的用意,在於可依照演員於演唱時當下的心境,改變配樂曲目或不同速率的版本:「這讓拍攝時,便於隨時變動、切換音軌。」另外,如《Shallow》等重點曲目,則選擇同步錄製人聲與樂器,並使用高達61軌音軌錄音,追求演出臨場感。
由於現場錄音範圍僅限「舞台」,演出的聲音並未播送到觀眾區,因此觀眾並不清楚台上情況。混音師 Steve Morrow說:「他們歡呼、興奮,但他們聽不到台上在做什麼。」觀眾的呼喊聲及現場環境音,則再另外收音,後製時再與音樂搭配剪輯。
完美模擬現場環境音——運用「脈衝響應」的聲音剪輯和混音技術
「如果觀眾不覺得正在看電影,而是在聽一場演唱會,我們就成功了。」
——混音師 Steve Morrow
導演及Lady Gaga認為,僅靠後製剪輯,無法完美重現「現場音場氛圍」。因此,聲音部門運用錄製「脈衝響應」(Impulse Response),意指收音採集某空間的聲響,經電腦程式運算後,形成獨特的音波訊號。
因此,團隊在音樂祭、演唱會等場地,播放極高、極低頻的聲響,並以多支麥克風收音,音檔經Audioease Altiverb軟體轉換後,即為該空間的「脈衝響應」,套入錄製的演出樂音後,形成環境回音與殘響(Reverb)效果,接近「人耳於該空間所聽見的聲響」。
音樂剪輯總監Jason Ruder說:「我們可以重新創造出場景的殘響,所有的『空間感』和聲響都無比真實。」除現場演出外,包含像教堂、Shrine Auditorium(片中葛萊美頒獎場景)等,也同樣採集空間的「脈衝響應」,讓觀眾聆聽時更能感受現場氣氛。Bradley Cooper特別講究細節,與團隊研擬聲音剪輯及混音,足足耗費7個月才完成後製。
如何製作出「脈衝響應」:
《畢業生》導演Mike Nichols曾說過:「我會竭盡所能做功課,並且在真正拍戲那天,丟掉一切準備。」Bradley Cooper於拍攝時謹記這句話:「我盡可能讓自己像他一樣靈巧,並且希望劇組能信任我。」他與團隊間相互扶持,費近3年時間,勇於試驗各種製作手法,成就了這部寫實無比、卻又真誠深情的新時代作品。
「希望人們能讓我一次又一次地拍電影,這就是現在的我,唯一想做的事。」
—— 導演 Bradley Cooper
推薦相關閱讀
文字:黃鈞浩 | 來源:filmmakermagazine, npr, Krvs, wmagazine, chicagotribune, vanityfair, indiewire, Spot, variety, awardsdaily, provideocoalition, mpaa| 圖片來源:imdb, hollywood, movienewsplus, virginmediast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