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西哥導演Alfonso Cuarón(艾方索柯朗),以《人類之子》、《地心引力》等片聞名影壇,被譽為好萊塢「墨西哥三傑」之一,而他驚人的場面調度能力,以及到位的鏡頭語言,皆是不可多得的大師手筆;然而,若要談論Cuarón的多項成就,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長期搭檔──攝影指導Emmanuel Lubezki。
「他不僅是我的朋友,也是我的偶像。」Cuarón如是稱讚Lubezki。兩人年少時就因電影結識,後來不但在電影學校CUEC一起學習,更成為合作無間的創作搭檔。儘管兩人早期曾因《烈愛風雲》(Great Expectations)遭遇創作挫折,但在Cuarón的盛情邀約下,他們重拾創作初衷,開始締造影壇傑作。
《你他媽的也是》解放電影規則,重返自由創作思維
「我很渴望只有攝影機和演員的工作方式。」
──攝影指導Emmanuel Lubezki
當初,為展現《烈愛風雲》精緻的視覺呈現,導演Cuarón和攝影指導Lubezki,專注於拍攝技巧的運用,卻忽略劇本故事的傳達,讓兩人非常不滿意拍攝成果。為此,他們重新反省創作方式,決定打破電影學校教導的規則,回歸自己所喜愛的電影基調,讓下一部作品《你他媽的也是》(And Your Mother too),意外成為兩人創作的轉捩點。
寫實手持攝影及自然光
透過講述家鄉墨西哥的青春故事,Cuarón創造出相當個人化的影像風格,並在拍攝時與好萊塢背道而馳,捨棄精密的打光流程和鏡位規劃,改採大量自然光及手持攝影,展現紀錄片式的客觀角度,不僅讓演員有自由的表演空間,也讓拍電影的過程,更像是在觀察人物及故事,而不是流於表面的技術呈現。
「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的電影。」Lubezki表示,儘管片中許多鏡頭,看來粗糙簡陋,但寫實風格的展現,卻非常符合故事要傳達的情緒及氛圍,讓他相當滿意。本片幾乎按劇本場次順序拍攝,讓演員可以隨著劇情發展,專注表演每次故事轉折的情境,Cuarón坦言:「經過這次拍攝,我才知道演員及現場素材的重要性。」
► 延伸閱讀:攝影大師怎麼說——Rodrigo Prieto、Linus Sandgren、Emmanuel Lubezki
《人類之子》沿襲寫實風格,挑戰高難度長鏡頭運動
「我希望觀眾能經歷這些時刻,
與人物們一同感受所有暴力的威脅。」
──導演Alfonso Cuarón
被多位影評人評選為該年最佳電影的《人類之子》(Children of Men),是導演Cuarón和攝影指導Lubezki躍上國際影壇的重要作品。這部科幻驚悚電影,不僅讓兩人再次以手持攝影、廣角鏡頭及自然光,完成許多精彩畫面,片中兩段分別長達4分鐘及6分鐘的槍戰畫面,更成為影史著名的長鏡頭場面調度典範。
狹窄座車內的攝影機運動
為呈現緊張、駭人的劫車場面,這場戲前置時就決定以長鏡頭拍攝。考量到執行的可能性,Cuarón原本只打算用綠幕合成拍攝,但Lubezki堅決反對,他找來攝影專業人士,打造攝影系統Doggicam,透過固定演員和攝影機的距離,讓攝影機能夠自由穿梭於狹窄空間,精準捕捉演員表演,並在拍攝用的座車上方,設置一個楔形包廂,讓工作人員能夠坐在裡面,遙控操作車內的攝影機Arri 235。
其中,座車前後的下方,分別有兩名卡丁車駕駛,操控車子的前進及後退,而攝影機在座車內,進行360度環繞拍攝時,演員座椅還能隨之上下移動,防止他們碰撞到攝影機。為此,劇組跟演員排練整整2天,才完成這個精準、複雜的攝影機運動,演員Clare Hope-Ashitey笑稱:「整個過程真的跟排練芭蕾舞一樣。」
耗時費工的街景手持攝影
這段潛入醫院的高難度手持攝影,劇組在一開始就安排14天來拍攝,但高達百種的人員、物件及載具的移動,讓Cuarón必須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排練,導致準備開機拍攝時,他只剩下2天左右的時間完成;然而,只要過程發生一次失誤,劇組就必須用5個小時來重新設置場景,讓Cuarón不得不謹慎應對一切。
當Cuarón進行最後拍攝時,一道假血意外噴濺到鏡頭上,儘管他立刻喊卡,但現場的炮聲蓋過他的聲音,讓這顆「失敗的」鏡頭仍被拍攝完成。有趣的是,在Lubezki看過回放以後,認為這有助這場戲的臨場感,甚至在得知Cuarón原本想喊卡後,對他大罵:「笨蛋,這是一個奇蹟啊!」才讓這顆鏡頭能被保留。
► 延伸閱讀:彷彿走進大銀幕——令人身歷其境的「手持攝影」技巧
《地心引力》嘗試綠幕拍攝,挑戰真人與動畫結合
「如果要讓這部電影看起來更逼真,
拍攝過程就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然真實。」
──導演Alfonso Cuarón
雖然《人類之子》有精采的場面調度及長鏡頭運動,但導演Cuarón和攝影指導Lubezki,卻未能在奧斯卡獎上有所斬獲。經過多年籌備,Cuarón和Lubezki再次挑戰高難度作業,嘗試在攝影棚內以綠幕拍攝,並與特效團隊共同合作,完成這部太空驚悚電影《地心引力》(Gravity),讓兩人終於一起站上奧斯卡頒獎舞台。
驚人流暢的攝影機運動
由於本片故事,幾乎發生在無重力的太空世界裡,讓Cuarón非常希望能以此試驗更複雜的連續攝影機運動,讓電影開頭就出現一個長達13分鐘的長鏡頭。另外,早在開拍以前,劇組就用3年時間製作預覽動畫,模擬構圖、運鏡和演員走位,並提供特效團隊參考,讓整部片完全是照著已完成的動畫來拍攝。
為表現太空人在無重力環境的狀態,Lubezki製作一個用大型LED顯示器,折疊而成的LED燈箱,讓演員站定其中,並以CG技術建立太空場景,投影在LED燈箱內,令演員能夠看見場景樣貌,再透過四周光線、色溫的變化,以及裝有攝影機的機械手臂運動,製造旋轉、環繞的效果,令畫面不斷產生變動。
打造太空世界的擬真光影
「要結合真人和動畫,最難的部分就是燈光。」Lubezki解釋,真人拍攝的燈光,和動畫渲染的燈光效果,其實有著極大落差。為方便後製,Lubezki除了用LED箱的投影燈光,模擬動畫裡的燈光效果,他還建議特效團隊在拍攝演員的畫面裡,添加鏡頭光暈及色差效果,令合成背景更貼近實際拍攝的質感。
此外,Lubezki還設置三種不同方向的光源,分別模擬太陽照射、地球反射及月球反射,並且不斷變換光源位置,保持光影的變動性,增添戲劇張力。同時,Lubezki更在演員頭頂附近加上輕型燈具Robin 600E Spot,以吊臂操控,維持太陽光的照射方向,嚴格掌控畫面裡的光源方向及位置。
► 延伸閱讀:Behind the Scenes 08《鳥人》如何打造虛實交錯的「一鏡到底」
「電影應當被看作一種溝通語言,
而不是一些偉大的鏡頭、場景或片刻。」
──導演Alfonso Cuarón
儘管攝影指導Lubezki,因為檔期問題,無法參與導演Cuarón的最新力作《羅馬》(ROMA),但這部探索導演私密情感的作品,讓Lubezki鼓勵他重拾攝影機的操作,以自己的眼光來詮釋這段故事。對此,Cuarón雖然遺憾Lubezki未能參與,但他也予以肯定地表示:「以這部電影來說,(親自拍攝)或許真的是必要的。」
《羅馬》預告片:
文字:邱昶維 | 來源:indiewire, ascmag, vulture, mpaa, theasc, hollywoodreporter, nofilmschool, cinematropical, uproxx, creativecontentwire, remezcla| 圖片來源:geektyrant, theoryleaks, British Cinematographer, 20minutes.fr, culturacolectiva, wearemoviegee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