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大導演James Cameron(詹姆斯卡麥隆),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?是曾經締造影史最佳票房紀錄的《阿凡達》、淒美愛情史詩《鐵達尼號》,還是口碑極佳的經典科幻續集《異形2》?
其實Cameron偉大的執導生涯,是奠基於更早的那部,描述未來的生化人殺手,追殺男女主角的科幻驚悚片《魔鬼終結者》。趁著新作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熱映之際,本文將帶領讀者回顧原始故事發想、演員選擇,以及當時令人歎為觀止的實體特效。
高燒後的靈光乍現,誕生了魔鬼生化人
「我認為是因為單純、生猛且驚悚,造就了這部作品」
——《魔鬼終結者》導演 James Cameron
受到當時首部星戰電影《星際大戰四部曲:曙光乍現》的激勵,非相關科系畢業、本著興趣與熱情,埋首圖書館自學電影製作的James Cameron,決定辭掉原先開卡車的工作,毅然前往專拍低成本電影的「B級片教父」Roger Corman底下,擔任微縮模型師與助理製片,同時也接觸美術設計與特效處理,展開了其「多工」的電影生涯。
很快地,Cameron有了首執導筒的機會,儘管那根本是個荒謬至極的經驗。《食人魚2:繁殖》原導演因理念不合而離開,他從特效指導被趕鴨子上架接任導演,卻又因故被製片開除,前後執導不過五天,待在劇組僅兩個多禮拜。
► 延伸閱讀:《異形》暗藏的「性隱喻」?科幻恐怖經典的幕後秘辛
《食人魚2:繁殖》影碟版封面。不管是劇情內容還是電影風格,都很不Cameron
「我只執導那部片一點點,所以我一點也不認為那算是我的處女作。」Cameron表示,製作人甚至不將他的名字拿掉,只為了讓電影順利發行,因此這部片「幾乎」成為他初試啼聲的一場惡夢。
「惡夢是重要的商業資產,至少我這麼認為。」
——導演 James Cameron
當時Cameron還身處異鄉,試著為「拿掉自己沒意義的掛名」跟食人魚劇組做徒勞無功的抗議。雪上加霜的是,某天他還發了高燒,精神恍惚之際,夢到了一幅駭人的景象:一具垂死軀體浴火而現,表皮因火燒脫落,還露出了金屬骨架。惡夢過後,這些經歷全都累積醞釀,成就了後來的《魔鬼終結者》。
James Cameron親自繪製的夢中影像概念圖
價值一美金的「真‧處女作」執導權
製作人Gale Anne Hurd與James Cameron於《魔鬼終結者》上映三十週年紀念活動上合影
「我們都有一樣的共識,就是這部片可以在洛杉磯街上拍,
以節省、打游擊的方式拍攝,這也是我在Roger Corman底下學到的。」
——導演 James Cameron
沒什麼人願意出資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B級片導演,拍一部生化人追殺主角的科幻片。為此,好不容易將夢中影像落成文字的James Cameron,以一塊錢美金將劇本賣給製作人Gale Anne Hurd,也讓其掛名編劇,唯一的條件就是想辦法找到投資人,並且讓他親自執導這部片。
Hurd表示他們都認為,讓小人物成就英雄事蹟是很棒的概念:「Jim(Cameron小名)尤其認為女性角色更能表現這樣的反差,因為在普遍認知的文化上,她們總是比較沒有武裝。」也因此,平凡女主角Sarah Connor與生化人殺手之間的故事,便逐漸發展而成。
意外選角成功,連帶造就經典台詞
「Cameron說,他會把這部片拍得讓觀眾忘卻一切惡行,只因為我是個很酷的機器。」
——主演 Arnold Schwarzenegger 飾 T-800終結者
由Arnold Schwarzenegger(阿諾史瓦辛格)飾演的T-800終結者,表情冷酷、持槍戴墨鏡的形象深植人心,不過其實當初他是想演男主角Kyle Reese,但其體態與James Cameron原先構想「可以混入人群、殺人於無形」的設定不符,而這些不確定性都在兩人碰面過後,才有了大轉變。
Cameron發覺,Schwarzenegger對終結者的詮釋很有想法,偶然瞥見窗外的光映在他臉上後不禁想著:天阿!Arnold根本活像個終結者!於是便轉而說服Schwarzenegger,飾演這位冷面殺人機器:「儘管Arnold會從人群中突顯出來,但這也替這部片注入出乎我意料的特別能量。」
Cameron親手以Schwarzenegger相貌繪製概念圖,終於成功說服他飾演終結者
差點被改掉的那句:「I’ll be back.」
「我們就試十種不同的講法,總有一個聽起來適合。」
——導演 James Cameron
如同龐德電影總需要的那段自我介紹「Bond, James Bond.」,魔鬼終結者也少不了那句「I’ll be back.」。但當初Arnold Schwarzenegger曾想修改台詞,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太會發「I’ll」的連音,唸起來很拗口,所幸Cameron堅持拒絕道:「我不會教你怎麼演,你也別管我怎麼寫,我寫的就是『I’ll be back.』。」
後來團隊到紐約宣傳電影,有影迷衝向Schwarzenegger喊著:「說一下!說一下那句『I’ll be back.』!」他才意識到自己有點彆扭、刻意壓低聲線、放慢語速講出的這句台詞,有多麽受歡迎。
► 延伸閱讀:007系列電影的經典槍管片段與配樂,還有那句必說台詞
打造實體機器骨骼,操偶技術奠定後續特效基礎
「Cameron在寫劇本的時候,心中就已經有特效的想法了。
他幾乎把概念全寫在紙上,只差下我們去實現而已。」
——特效師兼模型操作員 Shane Mahan
《魔鬼終結者》逼真的機械骨架讓許多觀眾讚嘆不已,然而這部分的特效製作,其實來自備案中的備案。James Cameron原本想找特效化妝大師Rob Bottin,但他已參電影《突變第三型》的製作;而後聯絡上《教父》化妝師Dick Smith,但Smith自認不擅長製作機械骨骼,才轉而推薦了Stan Winston。
早在前製規劃期,Cameron就以確立要製作逼真的機器人模型,而且他認為:「沒有人以非道具服的方式做過機器人,但我並不想要一個用『真人』扮成的機器人。」為此,Stan Winston的特化團隊打造多具逼真的機械骨架,以操縱傀儡的方式表現終結者的動作。這樣的機械偶技術(animatronic),也成為後續相關作品的動作參考依據。
令人毛骨悚然的那場戲(影片含血腥畫面,請斟酌觀看)
故事板表現出,劇組如何透過演員模型與局部特寫借位,拍攝「挖眼」戲碼
當年《魔鬼終結者》的定位,畢竟是一部低成本的科幻驚悚片,因此特效團隊以所謂的「低科技(low-tech)」操偶手法來呈現這場戲。「那隻手掌其實是一個手套模型,操偶師就躲在桌子底下將手伸入其中,當Arnold拉動機關時,他就跟著動他的手指。」特效化妝師Jeff Dawn表示。
另外,Schwarzenegger本人的模型也被用在部分特寫鏡頭上,儘管現在看來效果有些粗糙,但以當時的技術水準,已算是成功營造出極具真實感的恐怖氣氛。
► 延伸閱讀:《鋼鐵人》開啟漫威電影宇宙,幕後特效、道具製作分享
逐格動畫呈現終結者動作
除了劇組人員操作的半身機械骨架,以及拍攝特寫的等身與放大版實體模型,部分終結者露出金屬骨架追逐男女主角的戲碼,特效團隊也使用微縮模型拍攝逐格動畫。
為了讓觀眾更相信骨架就是Schwarzenegger演的終結者,Cameron特別編排了一段,他遭車子撞擊後跛腳走路的劇情,呼應之後從火中爬出的骨架同樣瘸著一條腿,搭配逐格動畫不自然的停頓感,更加強了這場追逐戲的詭異驚悚感。
微縮模型的應用:戰場與卡車場景
微縮模型還應用在未來世界的戰場,以及卡車爆破上。微縮戰場是由視效總監Gene Warren Jr.領軍的Fantasy II團隊,打造無線操控坦克與鋼絲操縱的飛行器,以強迫透視(force perspective)的錯覺視角,在微縮平台上拍攝而成,並採用大量煙霧掩飾部分紙板剪影背景,最後再合成演員於前景奔跑的畫面。
卡車爆破片段則是最棘手的部分,微縮爆破技師Joe Viskocil解釋:「太空船之類的爆破自由度很高,但像是油罐車這種你每天都會看到的東西,必須看起來非常真實。」模型車是由輕量木材與保麗龍製成,確保爆破碎片不會傷及工作人員,其內部亦裝載了一小袋汽油,連上引信拉線即能爆破,而為了達到與實拍殘骸場景相符的畫面,劇組試了兩次才完成這段爆破場面。
► 延伸閱讀:縮小版的荒涼末世——《銀翼殺手2049》以微縮模型打造科幻之城
版權回歸,卡麥隆監製的正宗續作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
《魔鬼終結者》可以說是奠定了導演James Cameron,與特效化妝師Stan Winston往後的長期合作關係,以及其各自的豐功偉業,終結者T-800更成為Arnold Schwarzenneger最具代表性的銀幕形象,甚至是觀眾們期待終結者系列電影的理由之一。
完成普遍廣受好評的一二集後,Cameron功成身退,其後經手不同導演與電影公司發展的續集,也多半在影迷評價或票房表現上不如預期。直到2019年,據美國智慧財產權法規定重新拿回故事版權的Cameron,決定親自回歸監製,推出終結者系列第六集《魔鬼終結者:黑暗宿命》,也號稱是「血統最純正」的續集作品。
此外,本片還再度集結當年的女主角Linda Hamilton,以及永遠的終結者Arnold Schwarzenneger,也許兩人將攜手為終結者系列帶來遲來的完美謝幕,然而Cameron仍充滿野心地表示:「如果有幸能透過《黑暗宿命》賺到一些錢,我們將更能掌握續集電影的發展方向。」
文字:黃威|來源:entertainmentweekly, businessinsider, tested, stanwinstonschool, collider, vulture, denofgeek, deadly, fandor, youtube|圖片:imdb, stanwinstonschool, entertainmentweekly, varie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