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攝影 / 剪輯 / 音效

電影框架機密:《布達佩斯大飯店》、《戀夏500日》等畫面比例應用

DCFS編輯部

2019/07/26

引人入勝的構圖畫面、平滑流暢的運鏡或精湛動人的演技表現等,都是讓觀眾無法自拔地融入電影故事中的因素,但你可曾注意過,在不同電影的觀影體驗中,畫面比例不盡相同,甚至在同部電影中,畫面範圍也會隨著劇情變化,這都和隨著世代遞進而推演的畫面長寬比(Aspect Ratio)有關。

電影的長寬比例,不再只是因應電視或者戲院銀幕規格而呈現固定比例的畫面大小,也會依據導演與攝影師的敘事需求,作為輔助故事發展的多元表現手法。本文將分享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、《戀夏500日》等電影,如何利用不同的畫面比例表現角色心境、年代風格等敘事手法,並總結該如何在不干擾觀影體驗下,選擇適合的長寬比。

接近方形的1.33比例,呈現侷限的心境與空間感

「能表現出視覺上的感傷,讓我感到滿足。」

——《鬼魅浮生》導演 David Lowery

現代電影以寬銀幕為主流,但也有導演選擇使用接近正方形的1.3343)比例來表現「被限制」的感覺。例如《鬼魅浮生》的導演David Lowery,就以1.33比例,表現劇中男主角的鬼魂,因為放不下其心中執念,即使人去樓空、物事已非,依舊守在舊家的執著:「我覺得這種方形比例,可以加強此情境的幽閉恐懼感。」

此外,Lowery讓方形畫面多了圓角,增添宛如老照片與幻燈片的懷舊感,同時反映這位孤寂鬼魂,無止盡地沉淪過往,回憶猶如困獸枷鎖。「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,一個人一直被困在一個箱子裡的感覺。」Lowery表示。

聚焦角色刻畫的個人偏好

《發現心節奏》電影片段

除了限制畫面空間的詮釋手法,獲獎無數的英國女導演Andrea Arnold認為,方正的畫面更適合聚焦在「人」身上,尤其凸顯某個人的心境時,此畫面比例能創造出寬銀幕缺乏的親近感。她執導的《發現心節奏》、《咆哮山莊》以及《2016美國甜心》,皆用1.33的比例呈現。

「我的電影主要都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。」Arnold表示:「我認為這樣的比例用來拍一個人,最得體也最美。我能追隨並熱衷於那個角色,也更能拍出人性。」1.33的畫面比例不只讓觀影感受上,呈現狹窄的空間,同時也能更細膩地貼近角色的情感。

延伸閱讀思念而生的無盡迴圈——《鬼魅浮生》深邃的鏡頭語言

表現時空差異,區別電影裡的不同年代

 Webb(導演)以視覺講故事的手法吸引了我。」

——《戀夏500日》攝影指導 Eric Steelberg

《戀夏500日》中,男主角Tom獨自看黑白電影一幕,戲中戲的畫面是1.33比例,這也是在寬銀幕還沒出現之前,與當時的電視機比例相當的老電影畫面比例。類似的手法,在《超人特攻隊》開場的英雄電視訪談畫面也出現過。

此外,《戀夏500日》的開場即使用類似幻燈片的畫面比例,交代男女主角的童年;導演Marc Webb也以分割畫面(split screen)呈現兩個方形框架,表現Tom對愛情的理想,與現實的差距。這些都讓電影的敘事風格,更為豐富生動。

置中魔人的時空編排巧思

(約1:13秒開始)

「我們試著把不同的年代,拍得像是不同的電影。」

——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導演 Wes Anderson

導演Wes Anderson在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中,將搭配時空背景的比例運用,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他一共使用了三種畫面比例,各自對應了三種不同的時代背景。

1.85比例代表電影中的現代與1985年,是相對貼近現實的比例;2.35比例代表作家年輕時代的1968年,恰巧對應了寬銀幕比例蓬勃發展的年代;最後是主要的1.33的老電影比例,代表電影中最早的1932年,也是老年Zero講述自己過去經歷的年代。

延伸閱讀《戀夏500日》以色彩表現人物情緒——電影裡的攝影、服裝與佈景設計

依據不同場景與情境,轉換長寬比例

 

「我認為應該用寬銀幕來拍攝一大群飛魚,並把魚拉出黑邊畫面,

製造魚群很接近觀眾的感覺。」

——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導演 李安

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裡,男主角Pi與老虎Richard在船上的畫面比例,是比較高的1.85,但是當畫面轉到飛魚群迎面而來,變成了比較寬的2.35,呈現海洋與一大群飛魚的壯闊場面。

此外,飛魚甚至打破框架限制,游出黑邊的範圍,表現出彷彿3D效果的錯覺。導演李安表示,利用轉換長寬比例來表現電影張力,是他在電影學校就讀時期就很想嘗試的事。

以比例變化區分現實與戲劇化片段

鬼才導演Edgar Wright也是活用畫面比例的好手,在《歪小子史考特》主角Scott做夢一幕,畫面逐漸變窄變寬,表現他獨自在一大片荒蕪之地的孤寂,醒來之後又恢復原本的比例,返回現實。

同樣的手法也運用在ScottMatthew卡通式的決鬥場面,透過上下黑邊的變化,創造出像是漫畫特寫的聚焦畫面,營造戲劇效果。有趣的是,Wright在一場訪談中表示,似乎沒有觀眾注意到這些變化,因為從來沒有人問過他為什麼要這麼做。

延伸閱讀惡搞也能很認真——「血腥冰淇淋系列」導演Edgar Wright的視覺巧思

該如何選擇適合的長寬比例?

製片管理軟體公司StudioBinder引述,大導演Steven Spielberg的御用攝影指導Janusz Kaminski的說法:「拍風景就用寬一點的比例,拍高大角色(例如《侏羅紀公園》的恐龍)就用高一點的比例。」

最後StudioBinder亦具體歸納畫面比例的四大重點:

  1. 影片類型著重特寫的類型,適合高畫面;壯闊場面則適合寬畫面
  2. 真實程度:與現實有落差的奇幻風格,可用寬畫面區別較寫實的高畫面。
  3. 場景規劃:荒野或森林等外景適合寬畫面,高樓大廈或室內空間適合高畫面。
  4. 角色關係:依據角色體型或角色之間的互動,是偏向垂直或水平,來選擇寬高。

創作者能依照情節、氛圍需求,靈活改變畫面比例,以滿足更多敘事需求。現在也有導演以IMAX攝影技術輔助拍攝,搭配IMAX影廳放映,讓觀眾看到更開闊的電影畫面,帶來更震撼的視覺體驗。

切記:過度切換畫面比例,也會造成反效果

(約2:01秒處開始)

有網友評論了導演Michael Bay的《變形金剛》系列作裡,製作預算最高,票房卻不如預期,普遍評價也不盡如人意的《變形金剛5:最終騎士》,他表示整部電影在緊湊的畫面轉換上,切換了長寬比無數次,黑邊大小不斷改變,不只沒有敘事邏輯可言,也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。

因此,要利用畫面的長寬比例變化輔助敘事,也應該盡量避免在同一段劇情,以及正反打(shot reverse shot)的剪輯點上任意轉換,以免造成敘事節奏不連貫,甚至產生畫面紊亂的反效果。

延伸閱讀《登月先鋒》真實還原太空任務,底片攝影呈現偉人私密情感

文字:黃威|來源:fandora, tomorrowsfilmmakers, nowyouseeit, ign, theverge, imdb, tvtropes, sancturarymoon, noamkroll, collider, filmmaker, andsoitbegins, youtube|圖片:imdb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