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DC / 人物專訪

DC 封面人物:3分鐘講堂——動畫導演趙大威

DCFS編輯部

2018/12/13

「種種在生活當下的想法,都會轉化為我故事創作的動力。」

台灣動畫產業,因環境、人力、資源匱乏等限制,較少推出長片作品,而今年獲頒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的《幸福路上》,更是台灣歷年來少見的動畫電影之一。隨著該片陸續受到國際影展肯定與參展邀約,台灣動畫也逐漸被世人所見,其背後的製作團隊,更是功不可沒。

這次,我們特地邀請到《幸福路上》的動畫導演——趙大威老師,與我們分享他一路走來,對動畫的堅持與熱愛,以及留美回台後,對國內動畫產業的衝擊和體悟,希冀能帶給對動畫創作產業,懷有熱忱的年輕學子們,一點點向前走的目標和方向。

一天的發想,先從看一些喜歡的東西開始

大威並沒有獨立的工作室,大多都是在家中進行創作,早晨的一杯咖啡,更是他上工前的重要「儀式」,伴隨著咖啡的香氣,一邊思索今天的進度,逐漸釐清思緒,展開他的一天。

不同類型的工作項目,也有不同的著手方式。「像是偏向創作面的東西,需要抓到一個感覺、進入一個情緒後,才能明白該如何進行。」大威說。在故事發想階段時,他會先看一些reference,試圖從自己喜歡的圖像、影像,甚至是音樂和文字中,找尋靈感,漸漸掌握創作時的情緒。

「對我來說,開頭儀式是不可或缺的,

從泡咖啡、找靈感、想法開始,這最初的節奏是最重要的。」

他建議,整理reference也是不錯的發想過程,將想法編排成靈感圖板Inspiration board),添加喜愛的顏色、材質和光線,也能成為很好的創作元素:「它可以是任何激發你靈感的東西,甚至把它印出來,貼在工作場所內,就能沉浸在能激發你創作的環境裡。」

「我覺得所有創作,一定是發想的時候最困難,但也最有趣。」大威表示,雖在構思階段,往往會面臨「碰壁」的窘境,但從無限可能性中,梳理出有可能的做法,即是做動畫好玩的地方:「任何創作都有一定的限制在,但一旦找到方向,角色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模樣。」

生活即靈感,創作從「自身」出發

靈感源於生活,許多概念和想法,皆與自身有所關聯。大學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(CalArts)角色動畫系,對國中畢業即赴美求學的大威來說,長年的留學經驗,反而加深了他對家鄉的思念:「這些成長經歷,讓我對台灣的景色特有感觸,所以自然創作出來的人事物,就會和這些場景產生連結。」

大威早期,與同是動畫師妻子共同創作的短片《黑熊阿墨》亦是如此。當時還是男女朋友的兩人論及婚嫁,他以「結婚」為靈感,探討妻子於婚後離開家庭的成長故事。他坦承,片中也融入了自己與爺爺的相處過程,試圖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寄託於作品,一筆一畫勾勒出過往的回憶。

「我試著將自身情緒具象化為圖像,

這個過程對我來說,也是紀念一個階段的結束。」

《黑熊阿墨》Black Bear Moon

著重手繪風格,2D3D的選擇

提及2D3D動畫,大威認為,如同使用不同工具畫圖一樣,兩者即為媒材上的差異,與不同團隊合作時,可能都會有所接觸,而2D3D的結合,近年來也漸漸成為趨勢。「我自己較偏好2D的手繪感,喜歡畫筆會有的筆觸,以及呈現在螢幕上,那種直接的感覺。」

分享習慣使用的動畫製作軟體,他推薦點陣繪圖的TVPaint,仿紙筆作畫的手繪筆觸,使其適合繪製強烈藝術風格的作品,這也是他喜愛的原因;而向量繪圖的ToonBoom,可將角色建立成圖庫,利用類似3D的方式製作2D動畫,視覺上更具立體感;有時,他也會利用後製軟體After EffectsFinal Cut Pro,進行簡單合成。因此,在處理不同案子時,適時調整工具也很重要。

進行長片製作,動畫導演需懂得「語言的轉換」 

「長片作品是個和許多人共同創作的過程,

一起激發、賦予這部影片一點『什麼』,再由一點一點積累而成。」

談及短片和長片的製作經歷,大威說,短片創作的自由度較高,較有機會嘗試強烈美術風格的作品,例如製作《黑熊阿墨》時,他即試驗透過「無線框」方式作畫,改以「色塊」設計人物造型與場景,使畫面更具童趣氛圍。「目前為止,《黑熊阿墨》還是我自己最滿意的作品。」

而他印象最深的,則為參與兩年製作的長片動畫《幸福路上》,過程需與團隊共同創作、磨合,才能找到彼此默契。動畫導演的工作,即是作為導演和美術團隊的「溝通橋樑」,必須先捕捉導演的預想風格,將其想法過濾、轉換為動畫師能理解的語言,減少雙方的認知誤差。

「比如說,導演可能想要帥一點的角色,我們就要試著去分析,導演的『帥』是什麼?」大威表示,繪製動畫之前,故事的時代背景也應考究。例如為符合《幸福路上》年代裡的「帥」,他需先和角色設計師溝通,請他搜索、尋覓「帥」的方向,才能進行繪製,避免時間成本的浪費。

「我覺得在國外講求的是你的能力,而不是你的資歷,

有想法的年輕人,也能有發揮的機會。」

分享產業現況,大威認為,與國外相比,台灣動畫產業較注重資歷,即便年輕創作者很有想法,也不見得有機會實際落實於作品:「我們需要年輕人發聲,透過更新穎的創意,去衝擊這個產業。」因此,他鼓勵初入業界的創作者們,應隨時「把自己準備好」,才有能量突破現有限制。

不要停下來!創作也能是「療癒」自身的過程

「我覺得回到初衷是,我喜歡畫畫,然後我接觸了動畫,

只要能夠繼續畫下去,這些限制對我來說都不是太大的困難。」

大威說,動畫創作者需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:「我自己會隨身攜帶速寫本,一有想法就馬上畫下來。」如先前在中醫診所候診時,他就在等待的過程中,偷偷畫下看診阿婆、大叔等人的樣貌,作為將來可能的創作元素之一。「這絕對比單純滑手機、發呆,對創作有更多的幫助。」

畫圖對他來說,也是種「療癒」,能適時從工作中抽離、達到放鬆效果。「生活就是創作,創作就是生活,我認為兩者基本上無法區分,即使是天馬行空的想像,最終也會回到你內心深處,曾有過的悸動。」學習捕捉、面對內心情感,亦為動畫創作者的重要課題之一。

而被問及進入動畫產業後,是否曾有過放棄念頭,大威表示:「從來沒有。」即便是較沒興趣的案子,他都會試著在不同職位中,挖掘可以學習的地方。他補充:「最重要的是『不要停下來』,不管是生活還是專業,你都必須不斷挑戰自己,才能更加進步。」

「想做什麼就勇敢去做,不管那是不是動畫。」大威建議,定下目標後就努力達成,無論成功或失敗,都一定能從中吸取教訓與經驗:「如果你不去做,就什麼也不會有。」

「永遠不要忘記,那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事物,

保持這樣的心態,你就可以一直做下去。」

 

3分鐘講堂——動畫導演趙大威 完整訪談

 

近期,大威與動畫導演黃士銘老師合作的新計劃《海龍改改》,也獲得金馬創投的肯定,期待在不久的將來,能於大螢幕上再度見到,大威細膩而悠長的溫暖筆觸。 

更多「3分鐘講堂」系列訪談:

DC 封面人物:3分鐘講堂——電影配樂師王希文

DC 封面人物:3分鐘講堂——電影剪接師陳俊宏

 

採訪:劉家寧|攝影:蔡岳峻、朱珉賢、張崇文|平面:童依凡
剪輯:朱珉賢|收音:黃鈞浩|美術:陳宇萱|動態:朱柏霖|調光:蔡岳峻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