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 Film School

SEARCH
平面/攝影 / 設計

20世紀百大電影攝影——《教父》《銀翼殺手》10部經典之拍攝秘辛

DCFS編輯部

2019/01/18

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(ASC)今年成立百週年,長年來推動電影技術發展,並促進攝影指導間的交流。年初,更由其協會內成員,選出 20 世紀百大劃時代攝影作品,更公布前10名的名次排序。

10部電影包羅萬象,包含早已是經典的《大國民》、《阿拉伯的勞倫斯》、《教父》、《2001太空漫遊》,以及大導演Martin Scorsese、Ridley Scott等人的代表作。義大利攝影指導Vittorio Storaro更以《現代啟示錄》及《同流者》,雙雙闖入十強名單中。

本文將回顧這10部電影的攝影手法,端看多位導演、攝影大師,如何以當時的技藝與技術,一次次突圍運鏡、構圖及打光方式,成為今日影像工作者,仍舊仰望與效仿的對象。

第十名:《霹靂神探》——城市飛車追逐代表作

1971年|導演:William Friedkin|攝影指導:Owen Roizman

《大法師》導演 William Friedkin 執導的《霹靂神探》,曾於該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。他與攝影指導Owen Roizman採取「紀錄片式」手持風格,以低光調(Low-Key)、具顆粒感的外觀,呈現片中飛車、追逐場面,成為影史著名的警匪電影代表。

劇組將攝影機擺放於汽車引擎、前保險桿上,或由攝影師手持攝影機,蹲坐在搭架於車旁的木板上拍攝。全片於紐約市街的飛車場面,皆無設定分鏡腳本,僅於現場隨機捕捉場景,導演Friedkin當時便常對攝影師說:「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不要放下攝影機。」造就本片具實驗性、接近現實的影像風格。

第九名:《2001太空漫遊》——真實捕捉太空特效場景

1968年|導演:Stanley Kubrick|攝影指導:Geoffrey Unsworth

啟發無數科幻片的《2001太空漫遊》,使用大量視覺特效,但因攝影指導Geoffrey Unsworth不偏好於底片沖印時,再加入特效場景,因此畫面多於攝影機前一次完成。例如:開場的非洲遠古場景,特效團隊運用前投影技術(Front Projection),特製長30公尺、高13公尺的巨大投影幕,運用投影機結合鏡面折射至背景,表現壯闊的山脈天色。

另外,片中著名的太空梭內慢跑的場景,劇組建造如大型摩天輪的輪轉空間,將一台攝影機置於空間中,伴隨裝置移動捕捉演員動作;另一台則置於微型推車(Dolly)上,隨演員移動,持續於裝置底部拍攝。導演Stanley Kubrick說:「這遠遠不是聽起來那麼簡單,攝影機必須和演員保持一定距離。」經過團隊反覆嘗試,才完成此經典鏡頭。

第八名:《天堂之日》——魔幻時刻自然光呈現美國風情

1978年|導演:Terrence Malick|攝影指導:Néstor Almendros

《永生樹》導演Terrence Malick在《天堂之日》中,與西班牙籍攝影指導Néstor Almendros合作,參考默片時代的自然光運用,直接以日光拍攝,讓人臉曝光不足、天空過曝,呈現對比極高的畫面,捕捉如詩如畫的北美鄉村風情。Almendros說:「導演喜歡這種效果,因為過藍的天空,會讓風景變得像明信片般低俗。」

Almendros也常於魔幻時刻,以黃昏時良好的光感拍攝。他以感光度ASA 200捕捉畫面,並隨光線減少逐漸調整鏡頭與焦距,最陰暗的狀態下,則使用光圈F1.1、55mm鏡頭拍攝。最後,為運用僅有光線,他們將幀數改為每秒8或12幀,追求更多曝光。他笑稱:「我們要求演員移動得更慢,以便後製調整為24幀時,能重建他們的節奏。」

第七名:《同流者》——光影映照主人翁的內心分裂

1970年|導演:Bernardo Bertolucci|攝影指導:Vittorio Storaro

去年離世的義大利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,曾與同鄉的攝影指導Vittorio Storaro,締造《巴黎最後探戈》、《末代皇帝》等經典。《同流者》則為兩人早中期作品,闡述二戰前,男主角Marcello心懷童年遭性侵傷痛,接受法西斯黨任務,前往法國殺害異議份子。

「主角選擇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,像所有人般帶著虛偽面具生活,做一名同流者。」Storaro評論道。因此,他在光線處理上,常以強烈對比表現,例如:光線透過百葉窗,映照明暗相間的紋路。Storaro說:「我們製造視覺上的牢籠,反映他內心的分裂。」

第六名:《蠻牛》——豐富運鏡表現拳擊暴力之美

1980年|導演:Martin Scorsese|攝影指導:Michael Chapman

大導演Martin Scorsese的作品《蠻牛》,以高反差、粗顆粒感的Kodak Eastman Double X黑白底片拍攝,呈現粗礪、尖銳的血脈噴張拳擊場面。攝影指導Michael Chapman說:「我們成長時看的都是黑白電視,播映的拳擊賽也是,因此以黑白呈現也顯得理所當然。」

片中精彩的打鬥場面,Chapman與團隊仔細規劃鏡位,運用長鏡頭、手持攝影、推軌運鏡等,進行多次拍攝,表現視覺與情緒上的區別。片中著名的慢動作打鬥,則為Chapman透過調整攝影幀數至每秒72及120幀,細緻呈現演員動作、飛濺的血水:「你可以藉由技術層面的流程,將原本那些察覺不到的創意、情感與美學呈現出來。」

►延伸閱讀:大導演喜愛的攝影技巧——「推軌變焦鏡頭」製造迷幻效果

第五名:《教父》——頂光攝影留下影史著名鏡頭

1972年|導演:Francis Coppola|攝影指導:Gordon Willis

電影攝影代表作《教父》,攝影指導Gordon Willis為創造老教父,令人生畏的氛圍,採用當時較少見的頂光攝影,讓畫面明暗對比更加明顯,同時也遮掩演員Marlon Brando的老妝。他說:「創作是沒有任何公式,它只來自於你,為特定的電影或場景所設計。」

開場的老教父談話時,Gordon Willis運用「Chicken Coop」柔光技巧,讓畫面陰險中帶點溫和,並依現場調整燈具使用;劇情同時發生的屋外婚禮場景,他則運用鎢絲燈創造出金黃光澤外觀:「影片交錯呈現兩種風格——明與暗、善與惡,創造兩種不同層次。」

►延伸閱讀:經典電影《教父》——傳奇電影背後的攝影傳奇

第四名:《大國民》——突破性的清晰深焦攝影

1941年|導演:Orson Welles|攝影指導:Gregg Toland

影史教科書《大國民》,為前10名中最古老的作品。導演Orson Welles於本片初試啼聲,便創造不滅經典,部分須歸功於攝影指導Gregg Toland,其早以《咆哮山莊》獲奧斯卡肯定。然而,兩人更於本片採用多種構圖、運鏡與光法嘗試,其中以深焦攝影(Deep-Focus)最廣為人知。

「讓觀眾感覺他在觀看現實,而不僅是電影。」Toland透過縮小光圈、增強現場光源及光學沖印技術,讓當時的底片攝影,具有更多的景深,讓前景與背景皆維持清晰。例如:主角兒時於屋外玩雪時,鏡頭推移至屋內,窗外主角成為背景、其父母與銀行家變為前景,暗示主角的命運,掌握於屋內三人之中。

第三名:《現代啟示錄》——混合光表現自然、文明的衝突

1979年|導演:Francis Ford Coppola|攝影指導:Vittorio Storaro

另一部攝影指導Vittorio Storaro入選的作品,為描繪戰爭恐怖與虛無的《現代啟示錄》。他認為故事核心,拉鋸於原始自然與文明社會間:「我為此採用兩種不同性質的光,一種是柔和的夕陽自然光,另一種是來自工業社會的人工光,表現這種衝突、矛盾。」


片中著名的「女郎娛樂軍人」場景,Storaro與美術團隊討論,加入高強度的溢光燈(Photoflood),凸顯此場景於原野間發生的荒謬性:「我想創造這種人造光的入侵,有助於對比叢林的黑暗。」同時,他也大量捕捉戰場上,用於傳遞訊息的彩色煙霧,與自然景致產生強烈對比。

第二名:《銀翼殺手》—— 改變科幻片歷史的霓虹光攝影

1982年|導演:Ridley Scott|攝影指導:Jordan Cronenweth

《銀翼殺手》以陰沉頹廢的暗黑美學,表現抑鬱且迷幻的未來之城,成為往後科幻電影爭相模仿的對象。攝影指導Jordan Cronenweth仿黑白電影,運用強烈背光攝影,建立搶眼的光影對比,他說:「導演Ridley Scott認為《大國民》最接近他想要的外觀,包含高對比度的影像,以及不尋常的攝影角度。」

捕捉街道景緻時,Cronenweth也運用霓虹燈光,作為主要佈光的燈具,場景內設置的霓虹光則作為補光:「電影設定於未來,因此可以使用不尋常、不會被現代環境所接受的光源。」他表示,甚至街上路人手握的螢光傘柄,也被用來補強演員臉龐的亮度。

第一名:《阿拉伯的勞倫斯》—— 超望遠鏡頭拍出史詩級海市蜃樓

1961年|導演:David Lean|攝影指導:Freddie Young

《阿拉伯的勞倫斯》由導演David Lean執導,以超過3小時的史詩篇幅,描繪英國軍官T. E. Lawrence,協助阿拉伯人起義,力抗土耳其的過程。全片於約旦、西班牙及摩洛哥,以Super Panavision 70寬銀幕攝影系統拍攝,呈現壯闊廣大的沙漠場景。

片中經典場景,角色Shaif Ali騎乘駱駝橫越沙漠中的「海市蜃樓」,攝影指導Freddie Young使用特製的482mm望遠鏡頭,以極寬廣的鏡位,呈現出角色宛如於水面上運行的倒影。Young說:「他彷彿走在旋轉中的波浪,像在沙漠上的海洋一樣,非常奇妙。」該鏡頭而後更以導演之名,被稱為「David Lean鏡頭」。

「我的目標是,運用攝影師的工具,以最有效的方式說故事。」
——《教父》攝影指導 Gordon Willis

上述10部電影、9位攝影指導,依相異類型題材、拍攝環境,運用當代技術,一再改寫電影攝影歷史,突破構圖、運鏡與佈光技巧限制。一如《蠻牛》、《計程車司機》攝影指導Michael Chapman所說:「電影攝影,可以超越技術製造的層次......達到藝術的境界。」

►同樣入選百大攝影的作品

《芬妮與亞歷山大》柏格曼御用攝影師——光影大師Sven Nykvist點亮角色神韻

《巴黎德州》獨立製片攝影大師——Robby Müller極簡、極美攝影分享

《刺激1995》《刺激1995》掙脫牢獄的救贖旅程,Roger Deakins締造動人攝影美學

完整入選名單

文字:黃鈞浩|來源:cinephiliabeyond, edistocam, theultimaterabbit, Leocosta, ascmag, euppublishing, losfilmes, questia, cinephiliabeyond, bittersweet, 《攝影師之路》, nofilmschool, 《狂戀光影大師對話錄》, wikipedia, edu, scrapsfromtheloft|圖片:thejournalist, Serhatengul, Thedissolve, Visitluxembourg, geektyrant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