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秋季,國際間一連串的影展接連展開,往往高手雲集,大導演們的年度佳作經常在此階段曝光。展期時間相近的威尼斯影展,與近年後起的多倫多、泰柳瑞德影展,依其影展規模、策展內容、競賽單元形式,成為互相較勁、砥礪的對手。此三大影展,也成為許多英、美作品極力爭取曝光的「前哨站」,為隔年的奧斯卡獎項鋪路。
歷史悠久的威尼斯影展——影壇大師初出茅廬之地
「威尼斯從來不拒絕我,總是給我熱烈的擁抱。」
——《愛情萬歲》《郊遊》導演蔡明亮
三大影展中,相較於正經嚴肅的柏林、「星光」燦爛的坎城,威尼斯以「不拘任何藝術形式,致力於推廣國際電影」為宗旨,常首肯風格前衛的新導演,或影像手法特殊的作品。
影展自1932年舉辦至今,不僅曾提拔黑澤明、 Andrei Tarkovsky(塔可夫斯基)等重要大師,從此改寫影壇歷史,許多華語導演也受提攜,侯孝賢的《悲情城市》、蔡明亮的《愛情萬歲》皆曾摘下「金獅獎」。從去年起為求突破,甚至領先創立「VR虛擬實境競賽單元」,鼓勵新技術發展。
威尼斯作為重點秋季影展,常被視為隔年奧斯卡的「前哨站」。但近幾年,好萊塢片商因預算、時間等因素,寧可選擇讓電影及主演明星,先於同期間的北美影展曝光,讓威尼斯近幾年有「獅吼疲軟」的現象。
2013年 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《肌膚之侵》,即入選威尼斯主競賽單元,但卻在泰柳瑞德電影節先行首映; Catherine Blanchett、 Brad Pitt,則曾在同年獲得威尼斯最佳男、女主角,卻因人在多倫多影展宣傳,雙雙缺席領獎。不過仍有許多作品,信任「老品牌」魅力參展,去年金獅獎的作品《水底情深》,甚至最終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。
第75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電影,以英語片為主,包含Damien Chazelle、Coen brothers等知名導演新作。最終,由評審團主席、《水底情深》導演Guillermo del Toro,頒獎給其好友Alfonso Cuarón的新作《羅馬》,獲得最高榮譽「金獅獎」。
► 延伸閱讀:交織「光」與「霧」,呈現《水底情深》美麗虛幻的水下世界
第75屆 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獎項名單
金獅獎:《羅馬》(Alfonso Cuarón)
評審團大獎:《真寵》(Yorgos Lanthimos)
評審團特別獎:《The Nightingale》 (Jennifer Kent)
最佳導演獎: Jacques Audiard《淘金殺手》
最佳男演員獎: Willem Dafoe《梵谷:在永恆之門》
最佳女演員獎: Olivia Colman《真寵》
最佳劇本獎: Joel Coen, Ethan Coen 《西部老巴的故事》
最佳新演員獎:Baykali Ganambarr《The Nightingale》
小巧精緻的泰柳瑞德影展——無預警片單驚喜滿滿
「泰柳瑞德影展,就像往生、上了天堂的坎城影展一樣。」
——知名影評人Roger Ebert
泰柳瑞德位於科羅拉多州,四周山脈與懸崖環繞。泰柳瑞德影展則於九月的美國勞動節舉辦,僅有四天的展期,於當地滑雪場舉辦,步調輕鬆愉悅,因此被影評人稱為「天堂版」坎城影展,每年吸引大批人潮駐進,已成為當地年度盛事之一。
影展最特殊處在於「Sneak peek」,意味著「完全不事先公布片單」,《藍絲絨》、《斷背山》、《鴻孕當頭》等影史名片,皆「無預警」在此進行世界或北美首映,每年往往令媒體、片商及影迷引頸期盼。另一特色在於,該影展不似其餘國際影展,沒有任何媒體或政商名媛的「免費通行證」,不論你身分多位高權重,皆需購票入場。
影展雖屬「非競賽類」,較無較勁之意,但因影展要求參展電影需有影人出席,因此仍不時有「爆點」。例如:《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》的兩位女演員在影展受訪時,指責導演不重視演員專業、拍攝過多性愛場面,甚至聲稱「永遠不再和導演合作」,因而引發輿論。
近年來,影展更是真正的「鴻運當頭」。自2013至2017年,連續五屆的「奧斯卡最佳影片」皆出自泰柳瑞德,包含《鳥人》、《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》等片,堪稱「準頭最高」的獎季前哨站。今年片單除熱門討論的《登月先鋒》、《真寵》外,更有《鬼魅浮生》導演新作《老人與槍》、Hugh Jackman主演的《The Front Runner》、Lucas Hedges和Nicole Kidman演出的《被消除的男孩》。
► 延伸閱讀:《登月先鋒》真實還原太空任務,底片攝影呈現偉人私密情感
創新多元的多倫多影展——策展內容突破求變
「我們想讓觀眾在影院裡看電影,不限於任何一種形式。」
——多倫多影展 藝術總監 Cameron Bailey
多倫多影展起初為鼓勵加拿大電影興起,但自1978年始設立「觀眾票選獎」,將評斷電影的能力交還觀眾,反倒逐漸受到國際關注,每年有超過200部電影參展,平均吸引高達48萬的觀影人次。
由於影展時間佳且參與人數多,片商常趁機在此曝光新片,替奧斯卡鋪路。「觀眾票選獎」就像「奧斯卡入場券」,往年票選第一名,如《貧民百萬富翁》、《自由之心》皆獲得「最佳影片」殊榮;去年的前三名《意外》、《老娘叫譚雅》和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也皆獲得奧斯卡肯定。
影展也不停求新求變,自2015年首設競賽單元「站台」,向導演賈樟柯的舊作《站台》致敬,力求鼓勵全球具野心和創意的藝術電影,《第一夫人的秘密》即曾在此單元摘獎。主辦方每年3月還規劃「兒童影展」,邀請8-13歲兒童擔任評審團,促進兒童接受影像文化的薰陶。
不似坎城的保守包袱,多倫多也接納網媒Netflix、Amazon的作品。本屆的片單就包含Netflix的《羅馬》、《不法國王》、Amazon影集《Homecoming》。藝術總監 Cameron Bailey表示,無論是院線或串流平台作品:「只要觀眾能充分裡解電影就無所謂,這也是影展能做的、最重要的一件事。」顯示出影展的創新求變、追求多元的決心。
► 延伸閱讀:捕捉復古夏日風情——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以膠卷呈現北義之美
第43屆 多倫多影展獎項名單
【觀眾票選大獎】
第一名:《幸福綠皮書》(Peter Farrelly)
第二名:《藍色比爾街的沈默》(Barry Jenkins)
第三名:《羅馬》(Alfonso Cuarón)
【站台競賽單元】
首獎:《幸福城市》(何蔚庭)
榮譽獎:《The River》(Emir Baigazin)
文字:黃鈞浩 | 來源:Telluride、Variety、The Hollywood Reporter、Vanityfair、indiewire、The Playlist、The Wrap、EW、Crooked Marquee TIFF、Variety、The Hollywood Reporter、Vanityfair、indiewire、The Playlist、The Wrap、EW | 圖片來源:imdb